清障救援安全教育培训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障救援安全教育培训
要 点
一、安全设施布设
二、作业纪律
三、应急处置
一、安全设施布设
清障施救人员到达事故(故障)现场后,按规定摆放好安全标志,设置清障施救安全作业区域,以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1、小规模清障。由于机动性强,可于现场前方500米外开始设置限速标志及“前方车辆施救,请减速慢行”标志,采用反光锥筒布设工作区,于后方50米处设解除限速标志。
一、安全设施的布设
2、一般规模清障。设置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和工作区(上游过渡区10m、缓冲区50m),相应的标志布设要求与小规模清障相同,应当安排一名以上清障施救服务作业人员在来车方向进行警戒。
一、安全设施的布设
3、大规模清障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应请求高速公安交警部门实行作业现场交通管制,具体安全设施的摆放应结合现场实际交通管制情况和一般规模清障设置要求进行布设。
一、安全设施的布设
一、安全设施的布设
具体布设说明:
反光锥筒布设间距不得大于15m;
工作区的长度依现场车辆实际作业活动范围进行设置;
夜间、隧道或雨、雾天气清障施救作业需适当增加安全设施(变道标志、移动车辆前方警示);
一、安全设施的布设
清障施救作业过程中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清障施救作业结束后,撤离现场前清障施救人员应朝来车方向由远至近依次撤除安全设施,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救援人员作业纪律
严禁值班备勤期间有酗酒、赌博等影响施救作业行为;
进入高速公路作业必须按规定穿戴反光背心,佩戴工作证件;
出勤车辆在非紧急情况下严禁超速、压线和穿越中央分隔带开口;
二、救援人员作业纪律
严禁因救援事项与他人发生语言、行为、肢体冲突;
不得擅自到安全作业区域外活动,不得将任何清障施救设备置于作业区域外;
不得随意变更设置好的安全作业区域;
二、救援人员作业纪律
在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路段和安全作业区外,牵引拖带作业不得逆行。除大清障施救车辆外,严禁清障施救车辆同时拖带一辆以上车辆;
清障施救作业完成后应急队人员应对现场可能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路面障碍物进行清理。
三、现场应急处置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等物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三个条件)
三、现场应急处置
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类)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及感染性物品
第7类 腐蚀性物品
三、现场应急处置
三、现场应急处置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事故报警的及时与正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关键。
三、现场应急处置
3.1 信息通报:
准确掌握现场信息。询问具体的危化品名、水溶性、腐蚀性、毒性,查看是否有危化品泄漏,及时告知公司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救作业前必须确保现场安全,切记不可盲目施救。
三、现场应急处置
1、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注意事项: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三、现场应急处置
2、现场急救。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
--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
三、现场应急处置
皮肤沾染强酸用大量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软膏;溅入眼睛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洗;进入口内立即用大量水漱口,服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呼吸中毒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吸氧。
三、现场应急处置
3、溢出或泄露处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容易发生中毒或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三、现场应急处置
泄漏事故控制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1)泄漏源控制
--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
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
荷运行等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