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精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精选
物理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试验
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
科。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三物理中考的学问点及复习提纲,盼望大家
喜爱!
初三物理中考学问点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
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 是力,s 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
地),θ 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依据 W=F·S·cosθ 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
力做功。②依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
理计算力的功,特殊是变力所做的功。④依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
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
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
第 1 页/共 5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功率时肯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
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 t 内的平均
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
P=F·v·cosα P 和 v 分别表示 t 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
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
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学问点
并联
特点是对 2 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电路、线路等首首相接,同
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1、把电路中的元件并列地接到电路中的两点间,电路中的电流
分为几个分支,分别流经几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叫并联。
即若干二端电路元件共同跨接在一对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
连成的总体称为并联组合。其特点是:①组合中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电
压;②流入组合端点的电流等于流过几个元件的电流之和;③线性时
不变电阻元件并联时,并联组合等效于一个电阻元件,其电导等于各
并联电阻的电导之和,称为并联组合的等效电导,其倒数称为等效电
阻;④几个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并联时的等效电容
为;⑤几个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并联时的等效电
为;⑥正弦稳态下,几个复数导纳的并联组合的等效导纳为,式中Yk
是并联组合中第 k 个导纳。
并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1/R=1/R1+1/R2+1/R3+……
(R1、R2、R3……表示各支路电阻大小);若只有两个电阻并联,则有
第 2 页/共 5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公式:R=R1XR2/R1+R2(此公式只能用于两个电阻并联,多个电阻
并联只能用上一个公式)。
2、串联和并联的区分: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
则电路
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
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3、在并联电路中,除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以外,电阻和 (其它)
物理量之间均成反比(在相同时间内), R1:R2=I2:I1=P2:P1=W2:
W1=Q2:Q1 除电阻和电压以外,其它物理量之间又成正比 I1:I2=P1:
P2=W1:W2=Q1:Q2 。
4.无论是电源还是电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串联的时候各
串联单元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时各并联单元电压相等,电流相
加。
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都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学问要领。
学校物理电学公式:并联电路
对于物理中并联电路学问的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介绍,盼望同
学们仔细学习。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