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及形象塑造.doc

发布:2017-08-28约3.4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及形象塑造[摘要]本文从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怎样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员形象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图书馆员要提升职业素养,为读者服务才能有高品位,从而更加彰显图书馆员良好的形象和魅力。 [关键词]图书馆员 职业素养 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09-02 一、图书馆员必备的职业素养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行业精神作为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其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的强大与否,取决于这种主导意识境界的高低。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创办绿色阳光图书馆必须有健康向上的绿色阳光图书馆员。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是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灵魂。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的工作思想灵魂和指导方向。职业道德素养指图书馆员在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思想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服务道德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为生命加分,为职业添彩。人的心态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包括对工作的心态(怎么想的)、工作时的状态(怎么做的)、工作中自身的姿态(如何待人)三个方面的内容。心态决定状态。一个人心里的想法或者心态对他做人处世影响很大。进入工作状态,既要心入又要身入。“心入”就是要认真研究、用心对待;“身入”就是要亲身体验、躬身实践。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干事的激情,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去干工作,临重任敢于承担,遇困难勇于进取,受压力善于化解,遭批评乐于接受。奉献思想、奉献激情、奉献心灵,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生存能力归根结底是由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的,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忽视的。 (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能够熟练地进行情报检索、信息加工、信息服务和读者研究,能够及时准确地为用户开展定题和情报咨询服务,能对网上无序信息进行合理整序、加工开发为有序信息,能够不断地更新、补充、拓宽专业知识。 (四)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工作学习化”是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个学习的状态。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学习工作化”是将学习视为一种必要的工作,每天不断完成。让学习与工作相伴,益智益心。 (五)娴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业务素养 文化业务素养主要体现在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业务技能,丰富广博的学科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和技术教育,广泛吸纳新的信息技术和认识,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掌握过硬业务本领,以优势高效专业技术开拓服务领域新局面,刻苦钻研,完善技能,精通业务。提高服务水平,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使自己成为一位复合型人才。 (六)合作意识和精神,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图书馆各工序之间是互相配合,连锁进行的,某一环节中断,会影响到整个工作进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智慧,增强归属感和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图书馆员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能力、服务能力是任何高新技术企业都无法替代的。 (七)自信心和独立性 树立竞争超越意识,平日工作中敢想、敢干,不循规蹈矩,敢为天下先,消除依附心理,依靠个人思维和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每一次成功中重新确认自己,从而产生新的自我价值和新的成功目标,不断完善自我。 (八)学会与读者共情 图书馆员的文化品位是衡量图书馆质量和档次的重要标志。与读者产生互动,从心理与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展示图书馆员特别的职业人格魅力。 (九)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的正确认知和定位 图书馆员永远不可能与读者“平等”,这是“合理”的不平等,图书馆员为读者所提供服务是读者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时刻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虚心向同行学习,真正实现个人成长。 (十)注重馆员的心理收入 图书馆员心理收入指图书馆员及其个人工作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属于非经济性报酬范围,让图书馆员感受到尊重、友谊、关怀、个人价值,以及获得学习机会、发展空间等,关注图书馆员的“心理收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能营造好领导与馆员关系中的和谐心理氛围。图书馆员随着角色、职责、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其心理负荷也逐渐增大,需加强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和谐,保持心理健康,达到情感互动。能够拓展上下级和谐关系的心理维度。以较强的心理容纳度融洽与领导的关系,自觉调试个人的心理敏感度,注意沟通互动,实现与读者的同频共振,满足读者被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