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城镇排水管网设计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小城镇排水管网设计探讨
【摘要】在小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本文结合某县城的实际,对小城镇排水管网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给排水工程;排水管网;规划设计
在小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排水体制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某镇是县政府所在地,现有排水系统为污水与雨水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泄入水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改造排水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对该镇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如下分析。
1排水系统体制的确定
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利用以及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主要有以下及部分组成:(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居住小区污水管道系统、街道污水管道系统和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4)污水厂;(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
在确定小城镇排水系统时,主要考虑一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水系统的体制,一是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下面分别就本设计中排水体制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做一简单的介绍,继而进行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如下:(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面经济比较;(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主干管、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5)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施工。
排水系统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本设计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但是不考虑雨水。
2污水管道布置
?? 首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领域。从原始资料所给的总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地形较平坦无显著分水线,故根据面积的大小及城市布局来划分排水领域,以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小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污水能以自流方式接入。
其次,确定污水管道的布置形式,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的位置和流向,并确定主要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的位置。在本设计中,城镇地形是南高北低,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并且坡度不大,城镇地形较为平坦。对于支管系统,由于各街区面积均不太大,故采用低边式布置。又考虑到各污水管道无法避开沟渠及主要道路,故管道必须穿沟渠,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虹管、管桥或其他工程设施。
3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3.1街区编号及其面积
将各街区编上号码,并按各街区的平面范围计算它们的面积(以“公顷”即10000m2计),经计算,面积合计:3513.45ha。
3.2计算设计流量
本设计中,总设计流量为80000 m3/d,总面积为3513.45ha,综合用水定额为140L/( cap?d),则每10000m2,即每公顷(ha)街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即比流量为:
由此可根据公式 求得各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q1,再加上转输流量q2,即为各设计管段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1,设计流量再加上集中流量,即为该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Q。
由流量计算可知,该城镇污水设计流量为769.18L/S。
3.3设计参数
3.3.1 设计充满度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了污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
3.3.2 设计流速
在设计充满度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污水流速称作设计流速。为了防止污水中泥沙颗粒沉淀产生淤积,阻塞管道,规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为了防止因流速过大对污水管道造成冲刷损坏,规定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的设计流速为5m/s。本镇最小流速控制在0.6m/s。
3.3.3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为了有利于污水管道的养护,对污水管的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做了明确规定,当计算所规定的污水管道管径小于最小设计管径时,采用最小设计管径;这种管段称作不计算管段。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了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具体规定是:
a.管径2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4;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b.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道下为300mm;本设计在街道下最小管径为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3.3.4 污水管道的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