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纪要.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垒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 于 经浣式细胞仪分析 了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的组织 胺
1988年 9月11~14日在沈阳市召开。 出席会议的正式 受体 ,发现慢性肝炎的组织胺受体减少,和外周血CD4
代表413人 .列席代表75人 ,包括临床、流行病 学 、病毒 /CD8相关 ,认为可以反映抑制性T细胞功能 涮定乙
f},病理学、免疫学及寄生虫病学等各方面专家及医 型肝炎患者B细胞分化因子(IL一6), 发现重症肝炎
务工作者 大会共牧至论文1223篇 ,其中32篇为大会 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患者升高.且和血清免痉
生注。377篇为分组交流J反映了我国近年对肝炎、流 球蛋 自及抗HBc水平相关。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LA
行性出血热, 寄生虫病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病防治研究 一 1类型抗原表述 ,以 HBeAg阳性或肝内病变明显者
朐成就,不少项 目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有些领 阳性牢较高。进行外周淋巴细胞表型测定, 发现肝硬
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 化及肝癌均可见 CD 4+减低 {而 甲型肝炎 ,急或慢
部分地医仍有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产重地影啊了 性己型肝炎以 CD8+ 增高较多见}HBsAg阳 性者
广大人民的健康及经挤建j殳,说明加强对各种传染病 居多。慢活肝病人 的 NK 细胞活性增高 ,认 为 与肝
的防治在夸后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一个迫 切的 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 体外实验 证 实 IL一2可以增
任务。舍议期间进行了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 强NK细胞活性,且发现慢话肝和重症肝炎病人血清对
舍委员 改选。 IL-2活性有抑制作用。也宥人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对a一干扰素诱生有抑制作用 ,而急性黄疸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患者的血清似有激发作用。采用鸭乙肝病毒和 内毒素.
注行病学方面 1988年初,虢耳上海发生甲型肝 可以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可以考虑作为药物治疗的模
炎暴发流行,患病人数达30余万,和进食毛蚶有关。 型
多数人呈典型的急性发作过程, 部分病铡为都理型, 病理方面 ;对重症肝炎肝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现察,
颓后大多良好。 少数病例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 发现肝细胞的坏死可以分为 (1)虫蚀样变J (2)厚膜
叛减少性紫瘫。 1987年在南疆地区有经肠道传播的非 型改变j(3)凝块型改变。 不 船龄的人胎肝细胞悬
甲非乙型肝炎注行暴发 ,病人达12万,病情轻重,孕 液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 4~ 6月胎龄时肝细胞和造
妇病死率较高。从d0侧慢性肝炎患者的精液巾,用吸 血千细胞的比倒为1:1, 7个月时造血干细胞大 大减
印法及斑点杂交珐检出 6份HBV DNA阳性标本, 表 少,肝细胞趋向成熟,淋巴细胞增多 进行肝免疫组
明了精液的传播作用 血源性HBsAg疫苗盟断HBV母 化研究,肝内前一s1和s2在分布上很相似,前一S的膜表
娶传播的前瞻性观察, 免疫后 5年约85 的儿童仍具 达和盱细胞坏死及病变活动性有关。对盱细胞进 行淋
有保护水平的表面抗体 在成年及儿童中用HBsAg血 巴细胞表型分析 ,发现重症肝炎中CD4/CD8比 率 降
源疫苗皮内免疫 ,抗一HBs的阳转率及抗体永平与肌 肉 低 ,说明CD8+细胞为肝细胞损伤的主要 因素之 一。
免疫相似,故减量疫苗在青、 成年人中值得进一步研 对397例H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