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修订(隧道部分)课件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条文修订 ——隧道部分 2014年11月25日 修订简况 03版标准共有8条23款: 7.0.1 一般规定(含4款) 7.0.2 隧道分类 7.0.3 隧道净空(含4款) 7.0.4 隧道线形(含4款) 7.0.5 施工方法 7.0.6 防排水 7.0.7 交通工程(含7款) 7.0.8 应急预案 总体上比较全面、规定合理、便于使用,执行情况较好。 修订后共9条29款: 8.0.1 一般规定(含5款,新增1款) 8.0.2 隧道分类 (未作调整) 8.0.3 隧道净空(含5款,新增1款) 8.0.4 隧道线形(含5款,新增1款) 8.0.5 隧道群(新增) 8.0.6 交通工程(含7款) 8.0.7 应急预案 (未作调整) 8.0.8 改扩建(新增,含3款) 8.0.9 设计 使用年限(新增) 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及建设与运营经验,增加了节能、耐久、路面抗滑性能、隧道群以及改扩建等的规定 。 8.0.1 一般规定 5 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洞内、外衔接路段路面设计抗滑性能应一致。 新 增 修订理由和依据: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频率高,且集中于洞口段。隧道内路面抗滑性能差、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是一个重要诱因,应提高洞口段路面的抗滑性能。 实践表明,采用复合式路面的隧道,其事故率低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隧道,采用复合式路面时其表面层一般需采用抗滑表层。目前长大隧道洞口段一般设置一定长度的沥青复合式路面向洞内延伸。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表面层磨损快,故应保证其最低抗滑指标,并保证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的顺适过渡,防止车辆打滑诱发交通事故。 8.0.1 一般规定 8.0.2 隧道分类 8.0.2 隧道分类应符合表8.0.2 规定。 隧道分类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隧道长度L(m) L>3000 3000≥L>1000 1000≥L>500 L≤500 表8.0.2 隧 道 分 类 本条未作修订。 隧道长度的分类标准主要给出宏观、定性的概念。 尽管公路网中隧道长度越来越长,但目前的分类标准仍对隧道建设与运营有指导意义,故本次未作修订。 依 据: 8.0.3 隧道净空 8.0.3 隧道净空应符合本标准3.0.7 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且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隧道内的最小侧向宽度应符合表8.0.3 规定。 表8.0.3 隧 道 最 小 侧 向 宽 度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12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左侧侧向宽度L左 (m) 0.75 0.75 (原:0.5) 0.5 0.5 0.75 0.5 0.25 0.25 0.5 右侧侧向宽度L右 (m) 1.25 1.00 0.75 0.75 0.75 0.5 0.25 0.25 0.5 本次修订将100km/h车速左侧侧向宽度由0.5m,调整为0.75m。 修订依据专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的主要结论: 行车速度较快,侧向宽度反映有所不足,车辆偏移量大,沿道路中线行驶,甚至侵占相邻车道的情况屡见不鲜,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修订后使洞内侧向宽度与洞外左侧硬路肩宽度一致,有助于行车安全; 通过侧向宽度不同加宽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表明左侧加宽0.25m时,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小。 修订理由和依据: 8.0.3 隧道净空 4 山岭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单洞两车道隧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 ? 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0m,且与右侧侧向宽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3.5m,有效长度应大于或等于40m,单向行车时,间距不宜大于750m,双向行车时,同侧间距不宜大于1000m。 修订后 8.0.3 隧道净空 修订依据专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的主要结论: 紧急停车带对不同车道数隧道的重要性与建设难度有所不同,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双向四车道隧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六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八车道隧道根据情况分析确定。 我国长车数量越来越多,紧急停车道尺寸已不能很好适应长车的停靠需求,故增长了其有效长度,其侧向宽度也有所增加。 修订理由和依据: 8.0.3 隧道净空 5 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与城市出入口的中、短隧道,宜与路基同宽。 新 增 修订理由和依据: 修订依据专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的主要结论: 硬路肩进洞对于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且考虑地质、施工等因素,认为一般情况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