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特大桥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0
xx集团xx客运专线
xx大桥
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核:
xxxx客运专线第四项目部编制
xx
xx客运专线xx大桥移动模架箱梁
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
一、前言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桥梁施工工艺之一,与传统的预制、安装、架桥等施工技术不同,集模板、支撑系统、过孔功能于一体。该技术本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后,在公路系统迅速开始推广,先后在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等工程得到应用,最大跨度达62.5m,施工荷载2600t。铁路系统于2001年,仅在秦沈客运专线小凌河大桥少数梁上首次进行了移动模架试验性使用,以后未有大规模应用案例。
xx客运专线是时速350Km/h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南北贯通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沿线地形条件复杂,往往桥隧相连。其中我管段xx大桥共有32m简支箱梁38孔,采用移动模架结合膺架制梁法施工。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共投入1套下行式移动模架设备和1套膺架承担箱梁制造的任务,其中移动模架制梁24孔,膺架14孔。
二 、移动模架施工特点
1、主要优点:
无大型临时制梁场,少占耕地,对地方道路干扰少,适合丘陵地带和桥隧相连区域。相对于大型预制梁厂,移动模架制梁大型设备投入少,准备时间短,能快速投产。移动模架技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受墩高、场地、水文、地质等条件的限制,能满足施工各种作业工况的要求,转场较机动灵活,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
2、主要缺点:
移动模架具有野外、高空和流动三大作业特点,尤其移动模架的应用存在工序多、施工组织复杂、资源调配困难等缺点,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安全质量控制尤为艰巨,稍有不慎,后果难以补救。
三、移动模架资源组织
1、移动模架拼装及制梁主要设备、作业人员配置(每套模架)
(1)、主要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1
汽车吊(拼装)
台
50t
1
台
25t
1
2
穿心式千斤顶
套
300t
4
3
高频附着式振捣器
套
56
4
插入式振捣棒
套
14
5
提浆整平机
套
1
6
汽车泵、拖泵
台
2
7
混凝土抹光机
台
1
8
混凝土搅拌站
套
3
9
混凝土运输车
辆
12
10
鼓风机
台
1
(2)、主要作业人员
序号
工序名称
单位
数量
1
模架拼装
人
19
2
钢筋及预埋件加工
人
40
3
钢筋绑扎
人
40
4
混凝土浇筑
人
28
5
预应力施工
人
15
6
合计
人
142
四、移动模架施工
1、移动模架简介
本套模架是由NRS AS公司生产的MSS900—32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以MSS900—32机型予以论述。
2、模架结构
由主框架(含纵梁、导梁、横梁等)、外模板、内模板、主支腿(前后两个)、前、中、后辅助支腿、电气及液压系统等八部分组成。
模架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3、结构特点
(1)、采用下行式方案,整机重量较轻,稳定性好,适应较大的风压环境。
(2)、主支腿通过墩身预留孔直接支承于墩身。
(3)、主支腿分左右两侧,采用侧面顶紧墩台、精轧螺纹钢对拉方式连接,受力明确。
(4)、主支腿自动行走过孔,工况转换方便。
4、移动模架施工流程
移动模架系统组装、预压→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施工放样→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预埋件,布置预应力钢束→支立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和预埋件→起始跨箱梁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初张拉→落模→布置前、中、后墩处吊点→受力体系转换至桥面和前墩顶→托架自行→落梁、受力体系再转换至托架和后吊架→打开底模中间折叠块→模架移动横向打开→模架纵向前移一跨→模架横向移动合拢→底模中间折叠块就位→顶起主梁、调整模板→开始下一个循环。
5、托架自行操作程序
(1)、箱梁砼浇筑完毕后将后推进吊架向前拖移一跨、调整好左右位置和水平高度后,安装好吊架上竖向精轧螺纹钢筋。精轧螺纹钢筋严禁弯曲受力;
(2)、箱梁砼强度达到80%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后箱梁能克服自重。开始顶升模架系统(含砼箱梁)约2-3mm,打开托架上主千斤顶锁紧螺帽,方可降低上主千斤顶将移动模架脱模并将主梁落到推进小车滑板上支撑;
(3)、稍稍调整前后推进小车的横向位置,拟合桥梁曲线,将前推进小车向桥梁平曲线内侧侧移约3cm,将后推进小车向桥梁平曲线外侧侧移约3cm;
(4)、将中间墩托架上的两台主千斤顶顶高使主梁轨道与前推进小车滑板间保持约8cm净距;
(5)、安装好中吊架使之水平并穿好精轧螺纹钢筋,均匀拧紧所有的精轧螺纹钢筋上锚具;
(6)、在前墩处用机械千斤顶将桥梁平曲线内侧的前鼻梁顶开使之与墩身间净距不小于50cm,在该墩侧前部塞入50cm长木方后拆除机械千斤顶;
(7)、用20t或32t机械千斤顶将前吊架顶起,使其两竖向丝杆顶位置处前横梁与墩顶间净距为93±3cm;
(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