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doc

发布:2017-02-04约1.0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内容摘要 I 引 言 1 1 钻孔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 1.1 护筒冒水 1 1.2 孔壁塌陷 1 1.3 钻孔偏斜 1 1.4 桩底沉渣过多 2 1.5 卡桩 2 2 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 2.1 钢筋笼上浮 3 2.2 断桩 3 3 灌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5 3.1 卡管 5 3.2 钢筋笼上浮 5 4 工程实例分析 7 4.1 工程概况 7 4.2 钻孔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7 4.2.1 孔壁坍陷 7 4.2.2 偏孔 9 4.2.3 桩底沉渣量过多 9 4.2.4 抽渣堵管 10 4.2.5 糊钻 10 4.2.6 扩孔和缩孔 10 4.3 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问题及处理 11 4.3.1 导管进水或卡管 11 4.3.2 钢筋笼上浮 11 4.3.3 断桩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大批高层建筑、高等级公路、铁路及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混凝土灌注桩凭借其抗震性好、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工艺简单、承载力大、施工噪音污染较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测,同时施工结束后的质量检查也不能开挖验收。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直至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桩基质量问题的现象、成因,总结出一些预防处理桩基质量问题的经验与技术方法和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1 钻孔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在沿海城市多数工程的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这是由于它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操作所决定的。但是,由于它属于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再加上其施工工艺环节多,一环不慎,便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般有: 1.1 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1.2 孔壁塌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1.3 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1.4 桩底沉渣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