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论文.doc

发布:2017-08-07约5.85万字共1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毕业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 3 -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3 - 第二节 煤层赋存特性 - 3 - 第三节 地质构造及回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6 - 第四节 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 - 6 - 第二章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3 - 第一节 工作面巷道布置 - 6 - 第二节 运输系统 - 7 - 第三节 通风系统 - 7 - 第四节 供电系统 - 9 - 第五节 供、排水系统 - 11 - 第六节 照明及控制系统 - 12 - 第七节 防灭火系统 - 12 - 第八节 防尘及喷雾洒水系统 - 13 - 第三章 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组织 - 14 -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 14 - 第二节 回采工艺 - 14 - 第四章 顶板管理 - 23 - 第一节 顶板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 23 - 第二节 顶板管理方法 - 25 - 第三节 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管理 - 27 - 第四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 30 - 第五章 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及煤质管理 - 33 - 第一节 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 - 33 - 第二节 机电设备管理 - 35 - 第三节 工作面“一通三防”质量管理 - 40 - 第四节 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 - 41 - 第五节 文明生产 - 42 -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43 - 第一节 劳动组织 - 43 - 第二节 工作循环作业方式 - 43 -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6 - 第七章 工作面灾害防治 - 47 - 第一节 工作面灾害预防程序及原则 - 47 - 第二节 工作面灾害防治 - 48 - 第三节 避灾线路 - 50 - 第八章 工作面六大系统 - 43 - 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 - 52 - 第三节 通讯联络系统 - 56 - 第四节 紧急避险系统 - 56 - 第五节 压风自救系统 - 57 - 第六节 供水施救系统 - 58 - 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 - 59 - 一.各工种操作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 59 - 二.顶板管理及防片帮安全技术措施 - 79 - 三. 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 81 - 四. 工作面过薄基岩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 - 81 - 五. 机电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82 - 六. 工作面“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 82 - 七. 火工品使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83 - 八. 油脂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84 - 九.工作面过特殊地质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 - 84 - 十.移动变电站的迁移安全技术措施 - 85 - 十一.工作面防架前漏矸安全技术措施 - 87 - 十二.防支架压死和处理支架压死安全技术措施 - 88 - 十三.防止工作面溜子上窜下滑安全技术措施 - 89 - 十四.更换煤机截齿安全技术措施 - 89 - 十五.防治自燃发火措施 - 90 - 十六.放震动炮安全技术措施 - 90 - 第十章 学习贯彻制度 - 91 - 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工作面概况 煤 层 5#煤层 采区名称 501 工作面 50101综采面 地面标高(m) 1518~1559 底板标高(m) 1257~1278 走向长度(m) 704 倾斜长度(m) 150 面积 (m2) 105600 地面位置 地面相对位置多为荒山,山沟。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50101工作面位于井田西部边界,与同煤集团石湖坑相邻。井田边界都留有保安煤柱并且均未开采,该工作面东部是50102工作面;南部是同煤集团石湖坑新扩井田,未开采;在工作面的北部是三条采区大巷,即:501采区运料巷、501采区运输巷、501采区回风巷。盘区南部,上分层回风巷以南。南部贴井田边界与大桥沟煤矿相邻。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回采后,可能将地面造成缓慢下沉产生裂缝,但由于地面无大的设施所以对地面的设施无影响。 储量计算 工作面编号 面积(m2) 煤厚 (m) 容重 地质储量(wt ) 回采煤量(wt ) 50101 105600 13.78 1.43 209.4 157.1 工作面服务年限=开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704/144)月=4.88月≈5月 第二节 煤层赋存特性 工作面煤层赋存特性见表 开采煤层 5# 煤层厚度/m 13.87 煤层倾角 30~110 煤层结构 简单 硬 度 F=2 煤 类 1/3焦煤 可采系数 12%-14% 视密度 1.43 t/m3 稳定程度 较稳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