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_第1讲_绪论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页 * 1.6 小结 (2) 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分: 第*页 * 1.6 小结 (3) 数字通信系统是当前通信技术的主流 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积累误差; 差错可控; 数字处理灵活,可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集成,成本低; 保密性好。 第*页 * 1.6 小结 (4) 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 单工 半双工 全双工 (5) 按数据代码排列顺序分 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 第*页 * 1.6 小结 (6) 通信的两个主要指标 两者相互矛盾而又相对统一,且可互换。 第*页 * 思考题 P.14 1-1~1-11 第*页 * 第1章 绪论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两种变换: 模拟消息 ? 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 ? 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天线、变频、放大、解调等 调制、放大、天线等 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重点讲:调制与解调原理;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模拟通信的主要特点 抗干扰能力差 不易于保密通信 设备不易于大规模集成 不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通信的要求 简单、易于实现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图1-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制与解调环节。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 信源编码与译码 作用一:是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数据压缩。 码元速率将直接影响传输所占的带宽,而传输带宽又直接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 作用二: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通信原理与信息论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 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实现可靠通信。 信道编码:线性分组码、卷积码、循环码等。★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 加密与解密 在需要实现保密通信的场合,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人为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 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解密,恢复原来信息,叫解密。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4) 数字调制与解调 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差分相移键控DPSK。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第*页 *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三、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5) 同步 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第*页 * 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差错可控。 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 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四、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第*页 * 按通信业务分: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非话务通信主要是分组数据业务、计算机通信、数据库检索、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传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