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废物利用小制作.doc

发布:2017-01-09约3.2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废物利用小制作”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背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要领、技术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开展设计、评价以及作品交流等活动”;在信息技术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被废弃的物品还有利用价值的实际,我决定指导学生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废物利用小制作》。 【活动目标】 1、会用一些废旧的物品来制作手工。 2、能简单介绍自己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时的想法,并乐于展示。 3、通过手工制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审美能力,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适用年级】 3—6年级的学生 【活动的时长】 活动总长大约 1 个月,其中课内 7-10 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记录表格、评价表格…… 学生准备:分组、小组初步分工;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生活中的垃圾作初步的了解……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时间:课内 1-2 课时,课外半周。 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3.课堂呈现形式:选题指导课? 4活动过程:(详见附件) 主题的产生 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活动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 2-3 课时,课外 1 周。 阶段目标:按制定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等形式,多方获取各种资料。 课堂呈现形式:中段指导课 活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阶段性汇总、分析、研究、删选。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资料的积累,并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中的相应内容。 5.教师对实践过程的指导。 指导学生按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 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感悟和及时记录采访内容、活动成果。 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活动时间: 课内 2——3 课时,课外 1 周。 阶段目标:做好资料的汇总,形成结论,做好展示的各项准备。 3.课堂呈现形式: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 活动过程: 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完成结题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教师对实践过程的指导。 ( 1)辅助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形式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2)帮助学生把部分成果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 第四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 1 课时。 阶段目标: 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通过展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3.课堂呈现形式:成果展示课。 活动准备: 各展示小组根据各自的活动成果做好展示准备。 学生展示的课件及各类展示需要的道具。 场地布置,座位排列。 5.活动过程:(详见附件)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①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内容?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②课题互动提问、建议。 ③教师评价小结。 第六阶段 活动评价阶段 活动时间:课内 1 课时,课外半周。 2.阶段目标:促进学生相互欣赏意识的生成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3.活动过程: (1)分组填写活动评价表。 请指导老师、同学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 整理所有的活动内容,活动资料。 废物利用小制作——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