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季常见皮肤病--毛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皮损主要以浅在脓疱和脓痂。中医称之为“黄水疮”。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 分2型 一、大疱性脓疱型 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2.初起为散在性水泡,经1-2天水泡迅速增大,内部呈黄色 3.经1天,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 4、好发于面部,四肢暴露部位。 5、自觉瘙痒。 二、非大疱性脓疱疮又称接触传染然性 脓疱疮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1.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壁薄的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 2.脓疱破后,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散。 3.因瘙痒、搔抓、不断将细菌播种到其他部位。 4.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廓及四肢暴露部位。 治疗 1.局部治疗:用肥皂或清水清洗伤口,或者使用温和非刺激性的抗生剂如聚维酮碘可增加外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可减少疾病传播。外用抗菌药物包括2%莫匹罗星软膏、2%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1%截短侧耳素软膏等。 2. 系统治疗:有发生肾小球肾炎风险者均需要系统应用抗菌药物;静脉用药仅用于更严重或广泛以及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可酌情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最好根据细菌药敏试验来选择抗菌药物。 3. 对体弱而皮损广泛者可加强支持疗法;对反复发作、迁延过久者可加用物理疗法,如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患处。 四、过敏性皮肤病 丘疹性荨麻疹 湿疹 丘疹性荨麻疹 本病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部分患者即为虫咬症,又称急性单纯性痒疹。 多认为与节肢动物叮咬、环境变化、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等有关。 诊断要点: 1、以春夏秋季多见,儿童及青少年多发。 2、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尤其腰以下暴露部位。 3、皮损为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丘疹,1-2cm大小,中央有水疱,数目不定,成批发生,或条状分布,或群集。 4、瘙痒剧烈。 5、一般7-10天后皮损可自然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鉴别:1、水痘 2、荨麻疹 治疗方案: 全身疗法 内服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 局部治疗 可外用各种止痒洗剂,如1%~2%石炭酸炉甘石洗剂、复方明矾洗剂、达克罗宁乳剂及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若有继发感染可在洗剂中酌加0.5%依沙吖啶(利凡诺)或0.2%呋喃西林等 湿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病因复杂。 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 一、病因 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常有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引起。 1.内因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2.外因 物理因素: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等;化学因素: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可诱发湿疹;生物因素:各种动物皮毛、植物、食物等。 二、发病机理 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因素所支配的过敏体质。故在特定的人中发生,但又受健康情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说明发病机理的复杂性。 三、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皮疹的不同特点及病理改变不同分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 起病急,病程短。早期以红肿、丘疹、水疱为主,末期则有糜烂、渗出,表现“湿”的典型特点。皮损对称,境界不清。瘙痒剧烈,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亚急性湿疹: 一般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红肿减轻,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减轻。以丘疹、鳞屑、细微皲裂为主,可有点状糜烂,少许渗液,暗红斑及痂皮,仍有瘙痒。 慢性湿疹: 可由急性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就为慢性。皮损以苔藓样变、皲裂为主。境界相对清楚,有散在丘疹、色素改变。阵发性瘙痒。病程较长。 特殊类型及特殊部位湿疹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自身敏感性湿疹 婴儿湿疹 乳房湿疹 手部湿疹 肛门湿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