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方式.ppt

发布:2016-06-16约1.7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6 数据交换技术 交换的概念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实现数据交换的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提高线路利用率(当网络中节点较多时使用专门的点到点线路浪费资源)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优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无纠错机制;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 例如: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5s,计算机以1Mb/s的速率发送10KB。线路利用率=?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也能在多路复用信道上实现 在物理线路的某个信道上建立连接 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络、远程用户或移动用户连接企业局域网,或用于高速线路的备份 报文交换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交换的技术。 在交换过程中,交换设备将接收到的报文先存储下来,待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一级一级中转,直到目的地。这种数据传输技术称为存储-转发。 传输之前不需要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仅在相邻节点传输报文时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称为“无连接的”(典型例子:电报) 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优缺点: 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 线路利用率高; 传输可靠性较高; 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 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类比:下载时若无断点续传功能,一旦出错你会怎样做? 分组交换(包交换) 将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Packet)进行存储转发。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也是“无连接的”。 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 优缺点: 对转发节点的存储要求较低,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某个分组出错可以仅重发出错的分组——效率高; 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容错性好。 需要分割报文和重组报文,增加了端站点的负担。 分组交换有两种交换方式: 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方式(Datagram) 各分组独立地确定路由(传输路径) 不能保证分组按序到达,所以目的站点需要按分组编号重新排序和组装 虚电路方式(Virtual Circuit) 通信前预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 虚电路是由其路径上的所有交换机中的路由表定义的逻辑连接 类比:铁路系统(旅客/列车:分组,铁路网:网络,火车站:节点) “济南-北京”G101这条线路可以看成是一条虚路径 也需要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传输-拆除 建立虚电路时,交换机将预留传输时所需的所有资源 虚电路的路由在建立时确定,传输数据时则不再需要 数据传输时只需指定虚电路号,分组即可按虚电路的路由穿越网络——“数字管道” 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但却没有像电路交换那样始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物理通道,只是断续地依次占用传输路径上各个链路段——与铁路系统类比 可以看成是采用了电路交换思想的分组交换 能够保证分组按序到达 分组通过预先建立好的虚电路穿越网络 总结 采用交换技术的原因:提高线路利用率 实现交换的方法: 电话交换—面向连接的 报文交换—无连接的 分组交换—无连接的 数据报方式—各分组独立确定路由不能保证分组按序到达 虚电路—采用了电话交换思想的分组交换技术,保证分组按序到达 * * * 什么是交换? 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例如,电话交换机在用户呼叫时为用户选择一条可用的线路进行接续。用户挂机后则断开该线路,该线路又可分配给其他用户。 最初的交换:人工转接交换 …… …… 499500 1000 …… …… 1 2 3 3 6 4 10 5 n(n-1)/2 n 线路数 节点数 1 2 3 4 5 无交换的点-点全互连网络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数据报方式不能保证分组按序到达 分组可能通过多个路径穿越网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