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州地区木结构古建筑的梁架形制-一-阮章魁.pdf

发布:2018-10-12约1.64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州地区木结构古建筑的梁架形制(一) 阮章魁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南北方各 自依据 望砖。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气候及产木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木构架体系,一般而 言,北方建筑以抬梁式为主,南方则以穿斗式为主,在 二、穿斗式构架符合福州地区的特点 盛产林木的山区,还发展出井干式的构架。早在宋代, 穿斗式木构架能在福州地区普遍采用,这与其结构 著名文人曾巩宦游福州,留下名篇 《道山亭记》,文中 特点符合福州本地的建筑需求密不可分。 记载: “福州治侯官……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 福建多山林,闽西北的杉木称为福杉,福杉圆直、 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 修长,是福建及台湾地区的主要建材。福州地区传统的 宫又特盛。”说明在宋代,福州的民居及宫庙等建筑就 民居、寺庙等建筑,都是以福杉做穿斗式木构架。 已经非常繁盛。但 目前留存下来的元代之前的木构建筑 闽江上游的木材资源极为丰富,福杉砍伐后,树干 少之又少,除了华林寺、名山室等早期宋代建筑外,其 直接推入溪流中,扎成木排,一路放流而下来到下游的 他的均为穿斗式木构架,因此福州现存的传统建筑可以 福州,并浸泡在江水中。放排、储木的过程都在闽江之 纳入南方穿斗式木构架体系。 中 (图 1),无形之中完成了木材的脱脂过程,使得福 杉成为优良的结构材料,就为福州普通民居采用较为密 一、穿斗式建筑的特点 集柱网的穿斗式构架提供了可能。 穿斗式木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 后简化为 “穿逗架”和 “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 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 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 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 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 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纤子用在内柱之间。斗枋、 纤子往往兼作房屋阁楼的龙骨。 由于檩下落柱,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一般而言内 图1 闽江中的木排(清末老照片) 部空间较小,为了获取更大的生活空间,就发展出了穿 穿斗式木构架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 斗减柱造的结构:将穿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每 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 隔一根或数根落地 , 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穿枋上,而这 墙,经济、便捷的特点有利于穿斗式构架的推广、普及。 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应增加。 福州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 穿枋与斗枋的主要作用是牵扯住立柱,使得木构架 温、高湿,虽地处台风地带,但因为福州四周山脉的阻隔, 成为一个整体。在减柱造的结构中,穿枋承接了不落地 风力较沿海地区减小不少。穿斗式构架的建筑可以将屋 柱子传递的力,起到了抬梁式建筑中梁的作用。穿枋穿 面设计得较高,以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并且上 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兼 部的空气还可以起到隔热调温的作用,可以满足人们的 有挑梁的作用。 起居生活。穿斗特有的挑檐枋,可以将檐 口伸得较远, 穿斗式 构架是 一种轻 型构架,柱径一般 为 20- 避免雨水进入室内。 30cm ;穿枋断面不过 6 ×12-10 ×20cm2 ;檩距一般在 100cm 以内;椽的用料也较细。椽上直接铺瓦 , 不加望板、 三、福州民居构架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