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t)《植物保护原理》1.ppt

发布:2016-10-18约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保护学原理 四、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节 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具体对象 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因素 思考题: 名词解释:植物保护学,有害生物,生物灾害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 植物保护的主要方式? 主要参考教材 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 主编 植物保护学,叶恭银 主编 农业昆虫学,袁锋 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 *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学的概念 一、植物保护学的定义 植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和轻化工原料;为野生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具有改善大气环境,调节气候和观赏、审美价值,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 然而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栽培植物产量、品质下降,森林草原被毁,甚至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 绪 论 世界粮食每年因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减产35%-45%,其中虫害减产13%(葛绍奎等,1996)。仅水稻害虫一般年份可引起10%的产量损失,大发生年高达20%(雷惠质等,1996)。 我国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都在3亿公顷以上;一般年份,粮食产量每年因病虫害大约损失10%-15%,棉花产量因病虫害损失20%以上,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严重时达数百亿元。 生物灾害的控制防治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2005年太湖稻区褐飞虱暴发危害状 植物保护学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一门既具基础理论,又具应用价值的科学。 玉米园斑病形成的穗腐 棉铃虫危害棉桃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即维护人类认为更具价值的植物的绝对优势。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早期植物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栽培植物,现在发展到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从而形成了森林保护学、草原保护学等分支,同时对栽培植物的保护也扩展到产前和产后,保护的范围从农田、森林、草原等扩大到城市和家庭。由此看来,植物保护因其对象和范围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一般情况下植物保护的目标是指对栽培植物的保护。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全世界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己列为世界粮食作物第一大病害。据估计,中国每年因晚疫病损失10亿美元。 马铃薯晚疫病与欧洲饥荒。惨!惨!!惨!!! 社会动荡、民族兴衰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植物保护是避免植物遭受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甚至造成灾难的有力武器,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作物在生长发育(产前阶段)及其产品的运输、贮藏(产后阶段)过程中,常常遭受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减产、损耗和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毁产绝收造成灾荒。 近代,随着植保科学的发展,毁灭性灾害得到较好控制,但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有增无减。据FAO统计,农业有害生物在世界农业中造成的损失为:粮食20%,棉花30%,水果40%。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变、栽培技术提高,种植结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新农药的开发利用,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植保工作显得更为紧迫。 二、 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植物保护不仅保护大田作物,而且还包括维护人类生态环境中的森林、草原植被和园林绿化植物,阻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止风沙蔓延和水土流失,美化自然和人居环境。 尽力减少植物保护措施自身的负面影响来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植保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 3 R(Residue, Resurgence, Resistance)问题与植保工作密切相关,人们都不愿见到 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悲惨状况。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 植保器材研究 技术推广研究 一、 基础理论研究 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涉及有害生物的形态解剖学、系统分类学、生物生态学、生理生化学等分支学科,包括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结构功能、系统进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