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乳腺癌线诊断.ppt

发布:2024-03-02约3.59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分叶状肿块、腋前份淋巴结肿大第2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导管扩张症钙化沿导管走行广泛分布,直径通常大于0.5mm,呈环状、管状,粗大树枝状,也可有针状和棒状钙化。第2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乳腺癌X线表现主要征象肿块--形状多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密度多较高,边缘多数可见毛刺或浸润,或两者兼有。局限性致密浸润--表现为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有不对称性致密影。钙化--钙化可位于肿块内部或外部,或兼有,也可单独存在。多表现为微细钙化为主,大小、形态及密度不一。毛刺--通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毛刺的形态表现多样,可为较短小的尖角状突起或粗长触须状、蟹足状、火焰状、不规则形等。第3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次要征象皮肤增厚和局限性凹陷--肿瘤的直接侵犯,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和凹陷。癌细胞阻塞淋巴管,造成淋巴回流障碍时,皮肤较广泛性增厚,伴有皮下脂肪层密度增高。乳头内陷--多见于近乳头侧肿块,形成漏斗征,常伴有乳晕区皮肤增厚。血供增加--表现为乳腺内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导管征--表现为乳头下一支或数支导管增粗、密度增高、边缘粗糙,并指向癌灶方向。彗星尾征--系乳腺实质被癌细胞侵犯或牵拉造成,通常位于癌灶的后或上方,形成一向外逐渐变细的狭长三角形致密阴影,较少见。淋巴结肿大--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增高,淋巴结门结构消失。第3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非浸润性导管癌(non-invasiveductalcarcinoma)亦称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导管内癌(intraductalcarcinoma),发生于中小导管,病变局限在导管内,管壁基底膜完整。钙化是唯一的X线征象。第3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非浸润性小叶癌(non-invasivelobularcarcinoma)亦称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LCIS),较少见。病灶小,密度较低,在致密型乳腺中常被掩盖,当病变较广泛时,则可出现局限性致密影,可伴有细钙化。第3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ductalcarcinoma)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58%表现为肿块,形态可呈规则形或不规则形,高或稍高密度,边缘毛糙或有明显毛刺。少部分病例表现为结构紊乱或局限性致密影。常伴有钙化。第3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乳腺癌线诊断第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妇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原位癌为100%,Ⅰ期为84%~100%,Ⅱ期为76%~87%,Ⅲ期为38%~77%,表明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乳腺癌一级预防尚无良策的阶段,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影像学检查更是早期检出、早期诊断的重中之重第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乳腺疾病常用影像检查方法X线:钼靶、铑靶、钨靶超声MRICTPET-CT红外线第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乳腺X线摄影为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1、乳腺常规摄片:通常包括双侧乳腺以便对比,常规采用头尾位(或称上下位)(craniocaudal,CC)和内外斜位(mediolateraloblique,MLO),必要时辅以侧位(lateral)、局部点压放大摄影片2、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