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三峡的读后感 .docx
Word
PAGE
PAGE1
告别三峡的读后感
1、告别三峡的读后感
【一】
《告别三峡》是著名诗人吕世豪,在2021年7月1日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最初发表在2021年7月26日的《吕梁日报》。后被收入《吕世豪文集》(第五卷)里。据说:《告别三峡》这篇游记散文,是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最为得意的佳作之一。以奔放的豪情,飞舞的文笔,生动的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绝美的山水风光,神秘奇特的人文历史和优美感人的故事传说。整篇文章,大气磅礴,诗文互补,语言优美,情趣盎然,让人读之爱不释手,精神爽朗。
《告别三峡》这篇游记散文,深深地凝聚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诗人,对三峡所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依依不舍,无限留恋的真挚之情。也凝聚着大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当他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听到,2021年6月一日零时,历时十年之久的三峡工程,就要第一次开始下闸蓄水至135米的消息后,心潮激荡,感慨万千。用诗的语言吟哦出了这样的美句:“啊,别了三峡!说一声告别,对于文化人来说,那嗓音,是何等的声嘶力竭的沙哑;那心头,是何等揪心裂肺的疼痛。”于是,他抚胸自问到:“三峡,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跟我们告别了吗?三峡,就这样顺着一片浩浩荡荡永远地远去了吗?”
诗人心思浩荡,激情澎拜,久久的站立在书房窗前,遥望南天,那个令他多少次魂牵梦绕的三峡诗画长廊。他的眼中呈现着这样的一个个情景:昔日的险滩急流,悬崖峭壁,众多的文物古迹,数不清的摩崖壁画,精美绝伦的诗文书法,将慢慢地,慢慢地被水淹没,永久的消失在三峡水库之中。思恋三峡的的各种心情,一股脑地涌上心头。悲喜交加的诗人恨不得能生出一双的翅膀,很快的飞到三峡,最后再看一眼曾经记忆中的三峡!可三峡离诗人太远了,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泪眼朦胧中,诗人似乎听到了天边这样的声音:伟大的诗人啊!请不要太过伤感。上升的湖水,永远也不会淹没,三峡的诗画长廊。千古不朽的三峡诗情,早已融进了中华文明的血液,巴山楚水的山川。“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将会给伟大的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人们守望了几千年的巫山神女,已该退隐天上,去向天帝王母禀告:人间已没有了长江水患。青春的中国,将在世界的东方,迎接着盛世强国的缤纷曙光。
“老吕,茶都凉了,”诗人这才转身看到他那贤惠的妻子已站在的桌前了。诗人平静地坐在靠背椅上,神情凝重,一言不发。“我给你重沏杯茶去。你看这屋里热的,也不开窗户。”妻子顺便把窗户打开后,出去了。“哦!好清凉的风啊,真爽!”一阵阵夏季清凉的风透窗而入,吹到了诗人的脸上、身上和心上。久热烦躁的身心觉得清爽多了。
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忘不了啊,那个令诗人记一辈子的三峡游!两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旅游假期里。诗人是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踏上了去重庆游三峡的千里旅程的。诗人说:“他是拂去了尘世间的疲惫与烦躁。是怀了一颗敬畏之心而远走三峡的。一路航行,他是用数倍崇敬的心情去三峡的。寻觅历史的脚印,去拜访那些穿越千古的诗圣;去激活新的诗歌创作灵感。”
【二】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千回百折,一路向东而来。它力劈三峡千山万岭,夺峡奔腾而去,惊涛拍岸,气势磅礴,在此处,形成了绝美的山水奇观,云蒸霞蔚,景象万千。雄奇的夔门,秀丽的巫山,险峻的西陵都不能挡阻长江一往无前的步伐。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在此上演;一篇篇优美的诗文在此吟唱;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此展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在此书写。三峡大坝,一个震惊世界的跨世纪工程,凝聚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万千激情;凝聚着中国人民无畏强大的战斗力;凝聚着中华民族告别落后,摆脱贫穷,从容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风采!三峡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名扬天下,驰名四海。三峡的一切,不断地在诗人的眼前涌现。
诗人清晰地记着:“那年5月28日,我是从重庆码头解缆缴舟。”轻启向往的风帆,向梦中的三峡荡去的。诗人虔诚地拿出了家乡的汾酒和准备好的一大包下酒菜。在无桌的船舱间就地而坐,诚邀了几个当地乡人一起品酒赏景,畅怀对饮。诗人太高兴了,时而迎风歌唱;时而举杯邀明月;时而把酒向青山。豪情满怀地为朋友们吟诗:“人生多豪迈,美酒壮情怀。江火照渔眠,碧水送月来。”诗人说:“那晚,大家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至月挂中天;豪饮美酒到醉卧舟楫。。。。。。”
“当船只停在白帝城码头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华灯初放的傍晚时分。”神秘而美丽的白帝城,三面临水,一方靠山,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古城,历史悠久。因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故事和李白《早发白帝城》的诗篇而使得白帝城名扬天下,享誉四方。白帝城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