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1 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doc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
一、疾病概述
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腹腔内充气、手术刺激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胃肠功能受抑:手术操作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和干扰,使胃肠蠕动减弱。
2.腹腔积气:腹腔镜手术中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
3.麻醉影响:麻醉药物可抑制胃肠蠕动。
三、临床表现
1.腹部胀满:患者自觉腹部膨隆,有胀满感。
2.腹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阵发性隐痛或胀痛。
3.肠鸣音减弱:听诊时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四、治疗要点
1.促进胃肠蠕动:通过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等方法,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腹胀。
2.排气排便: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气排便。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但可根据需要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以排除其他并发症。
六、护理诊断
1.腹胀:与手术及麻醉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2.舒适度改变:与腹胀引起的不适有关。
3.知识缺乏:患者缺乏术后腹胀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
七、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2.中药穴位贴敷:将具有行气消胀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如神阙穴等,每天更换一次。
3.饮食护理:术后早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产气食物。
4.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八、案例分析
患者张某,女,35岁,因“子宫肌瘤”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12小时出现腹胀,伴腹痛、恶心,未排气排便。查体: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
诊断: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
治疗及护理:
-治疗:给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按摩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每天3次,每次15分钟;中药穴位贴敷选用陈皮、枳实、厚朴等中药研末,用姜汁调制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每天更换一次。
-护理:
-腹胀护理:密切观察腹胀情况,及时调整穴位按摩和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和频率。
-饮食护理:术后12小时后给予少量温水,逐渐过渡到米汤、藕粉等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予半流食和正常饮食。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排便。
-心理护理:患者因腹胀不适而情绪紧张,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讲解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
经过3天的治疗和护理,患者腹胀明显缓解,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已排气排便,精神状态良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