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doc

发布:2016-12-14约3.2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   [摘 要]采用设备包机组为基础的全员设备管理,逐步完善设备包机制,保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   同时降低维修费用,为龙矿的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煤矿;设备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52-01   前言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以煤矿生产、经营和基建施工为前提,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以经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为煤矿,一个特殊企业,如何搞好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本人结合实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 组成包机组推行包机制   包机组是生产责任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完整内容应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包机制的实质,是把机电设备交给包机组负责管理、使用和维护,使包机组(人)真正成为设备的主人。包机组人员职责明确,得到合理的经济效益,因而能调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增强责任心。   包机组的每班推选一名负责人,三班推选一名包机组长,负责协调各班工作,各班对各班的设备状态负责,三班之间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包机组实行包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包设备状态良好、包材料消耗及包环境清洁卫生。小到内部有明确分工,做到“岗位固定、分工包干、挂牌留名、责任到人”,每个岗位都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定,每种设备都有操作规程、完好标准、检修维护标准,做到了职责清、任务明。   2 建立设备管理网   为保证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管理网络,按照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由一名副矿长、机电总工程师主管设备管理工作,机电科具体负责全矿机电设备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机电科经常组织召开如何搞好设备管理讨论会,广泛征求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制定和办法,积极采取任期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各级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维修工和操作人员,按定职责、定任务、定标准、定奖罚的原则,完善了各级岗位责任制。在定人、定设备、定岗位的基础上,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实行“群管”、“群保”、“群修”。   3 对机电设备实行分工负责,实行“三级保养”   机电设备保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的技术状态。因此,保养任务就是要使机电设备清洁,润滑和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设备润滑严格执行“五定”规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根据保养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3.1 日常保养   这是操作工人每天的例行保养,又称日保、例保。要求操作工人在班前、班中、班后认真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擦试、注油,使设备保持润滑、清洁。在班中,设备若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排除并做好详细记录备查。班后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3.2 一级保养   设备的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为辅,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清洗、检查、疏通油路,更新密封及调整各部位的配合。在通常情况下,设备运转50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3.3 二级保养   设备的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参加,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部分或整体检查、清洗、换油等。通常要更换和修复易损零部件,局部进行调整,并对电器部分进行调整,做好记录,为下一次二级保养和大修理提供备品和配件材料。在通常情况,设备累计运行2500小时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4 加强人员培训 完善持证上岗制定   作好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是全员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维修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应根据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操作工、维修工开展系统的培训,学习有关的规程、制度和标准,并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试,做到“三懂四会”,考试不及格的不发给操作证,不能上岗操作。   5 做好设备检修 确保生产安全   设备检修分为日常检修、一般检修和停产检修三种。   5.1 日检   即按定期维修的内容或针对日常检修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理、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基本上不用拆卸设备的主体部分。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的使用性能,同时作好全面检查记录,为停产检修提供依据。   5.2 一般检修   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项目按要求进行针对性检修,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更换油质,以恢复设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