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液体疗法精美课件.ppt

发布:2019-01-02约8.23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液体疗法(三) 注意: ①以上为3岁以下,3岁以上减1/4,学龄儿减1/3 ②重度失水需扩容,按20ml/Kg, 总量≤300ml,从累积损失量中扣除。 ③取低值时补足,取高值时先补2/3。 液体疗法(四) 2)定性 脱水性质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等渗性 1/2张 1/2 ~1/3张 1/4 ~1/5张 低渗性 2/3张 1/2 ~1/3张 1/4 ~1/5张 高渗性 1/3张 1/2 ~1/3张 1/4 ~1/5张 液体疗法(五) 3)定速 ①扩容:30~60min ivgtt ② 补充累积损失量:8~12h 滴完(8~10ml/Kg/h) ③ 维持补液阶段:12~16h 滴完(5ml/Kg/h) 继续损失量:酌情补 生理需要量:一般不静脉补 儿科常见病液体疗法(一) (一)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 1、体液代谢特点 1)由于发热,呼吸急促→不显性失水↑; 2)由于摄入↓,肺部炎症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酸中毒; 3)重症肺炎常伴心力衰竭,水钠潴留(严重感染导致醛固酮、ADH分泌↑)。 儿科常见病液体疗法(二) (一)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 2、补液注意事项 1)液体尽量经口服; 2)液量满足基础代谢热卡所需,即60~80ml/㎏/日; 3)输液速度宜慢(3~5ml/㎏/h),用生理维持液; 4)伴心力衰竭者生理需要量按40~60ml/㎏/d计算,张力适当减少,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注意补钾; 5)肺炎合并腹泻脱水的处理原则与小儿腹泻相同,但总量及钠量要相应的减少 1/3 量; 6)呼吸性酸中毒严重失代偿时,可给5%NaHCO32~4ml/㎏/次,稀释成等渗后静脉滴注。 儿科常见病液体疗法(三) (二)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1、体液代谢特点 1)新生儿体液总量相对较多,约占体重的80%,而细胞外液又占体液的?,但体液交换量大; 2)体液组成具有四高三低的特点; 3)对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肾脏排泄Cl-、Na+能力↓,故补液总张力一般≯ 1/3 张; 4)新生儿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眼窝、前囟凹陷,口腔粘膜干燥。凡临床上已能观察到脱水时,已是中度脱水,因为新生儿轻度脱水和正常儿很难区别(新生儿本来皮肤弹性很差,故不能用皮肤弹性来估计失水程度)。 儿科常见病液体疗法(四) (二)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2、补液注意事项 1)补液总张力≯ 1/3 张,总液量为150~180ml/㎏/d; 2)出生后10天之内一般不补K+,而且补K+浓度不应超过20mmol/L(0.15%); 3)补液速度除扩容外,一般每小时≯10ml/㎏; 4)纠酸宜选用NaHCO3,不用乳酸钠; 5)电解质用量应低于年长儿。 儿科常见病液体疗法(五) (三)营养不良伴腹泻时的液体疗法 1、体液代谢的特点 1)细胞内及细胞外液区常呈低渗状态; 2)因长期入量不足,肝糖原大量消耗,易发生低血糖; 3)多有钾的亏空或不足,常伴低Ca2+、低Mg2+; 4)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尿素相对不足,肾乳头处不易形成足够的高渗状态→影响尿液浓缩?缺K+导致肾小管空泡样变性→虽有脱水但尿量不明显减少; 5)由于消瘦及低蛋白血症可致水肿,常影响其皮肤弹性,估计其脱水程度容易偏高。 液 体 疗 法 概论 体液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又是新陈代谢的产物,保持体液容量、分布、成分的稳定和动态平衡是保证人体健康所必需,任何疾病都可能扰乱这种平衡。 体液平衡包括 组成体液的主要物质即电解质之间的平衡 分布在各区之间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张力平衡 每日液体出入量的平衡 酸碱平衡即H +浓度的稳定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 体液的总量及分布 体液的总量分布于血浆、组织间隙及细胞内,前两者合称细胞外液。 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高,血浆及细胞内液量的比例则与成人相近。 急性脱水时首先影响细胞外液。 不同年龄儿童的体液分布——见表4—3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二)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年龄 总量 血浆 间质液 细胞内液 足月 78 6 37 35 新生儿 1岁 70 5 25 40 2~14岁 65 5 20 40 成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