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研报告.doc

发布:2015-12-21约9.4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研究报告 (2010-2011 年) 作者:MARC LEE(china) 2011/05/06 概念定义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手机游戏: 借助手机或 PDA 等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游戏应用及服务;从产品形式来看,主要有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两类。 Andriod: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是 Google 公司在 2007年 11 月 5 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早期由原名为Android的公司开发,谷歌在 2005 年收购Android.Inc后,继续进行对 Android 系统开发运营,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以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 Linux 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 Java 编写。 手机单机游戏: 以手机作为载体,只需一台手机而不用上网的就能玩的游戏的软件的总称。 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游是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 GPRS 网络与游戏网络服务器或其他客户发生互动的游戏,但不包括联网激活、上传积分等游戏。手机网络游戏根据是否存在客户端可分为: a) 客户端网游:可以是由 J2ME、 Symbian、 WindowsMobile、 Mophun 等语言开发,用户需要下载游戏客户端,登录客户端以后进行联网游戏。b)非客户端网游:即 WAP 网游,用户不需下载客户端,可以应用 WAP 网页而直接联网使用的游戏,WAP 网游具备与客户端网游类似的用户在线交互功能。 游戏云平台:是指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接入游戏云,例如:手机、PC、 平板电脑、上网本,都可以作为同一款游戏的入口设备。 手机社交游戏:所谓手机社交游戏,即采用手机作为载体,与社会化网络游戏(SNS) 相结合的一种手机游戏类型。 一般观点: 观点 1:手机游戏与其他创意型产业相互融合,呈现“多元娱乐”发展趋势 观点 2:手机游戏厂商逐渐脱离电信运营商的制约,建立起自主控制的完整产业链 观点 3:手机游戏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 观点 4: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多样化发展,主体仍借鉴 PC 网游盈利模式 观点 5:成功的手机游戏,将最大化利用手机游戏用户的“碎片时间” 观点 6:手机游戏,其用户数量将远远超越传统 PC 游戏用户数量 观点 7:国内手机游戏用户,更多的喜欢单机版免费的手机游戏 观点 8:海纳预计,在未来 1-2 年内,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观点 9:PC 游戏与手机游戏的界限将会逐步消失,同一款游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参与,形成“游戏云平台” 观点 10:手机游戏可以进行延伸式的发展,比如一个好的游戏,可以延伸成电子商务产品、 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 观点 11:手机社交游戏市场目前处于空白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 观点 12:亚太地区将是未来手机游戏的潜在爆发市场 国内手机游戏行业分析 手机游戏业务,一直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掘金点,受到各厂商的热情追捧。 但是,国内手机游戏行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仍会面临着诸多难题,有待克服。 行业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与 3G 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已逐渐成 为国内各厂商关注的焦点,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目前仍然以单机版游戏为主,网游版产品所占 比重较低。从整体行业来看,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近两年来,在电信运营商 和手机游戏开发商的联合推动下,中国的手机游戏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国内手机游戏行业,逐渐建立起包括产品研发、运营、分发、推广、支付等完整 的产业链,进一步避免电信运营商的制约与限制,手机游戏行业的参与者逐渐多元化,除原 有的手机游戏厂商以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通过手机游戏基地化模式全面切入,传统 影视行业厂商通过并购或联合运营方式、互联网游戏厂商通过产品外延方式等,均已加速在 手机游戏领域进行布局。这种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现象,一方面为手机游戏行业带来了发展思 路与前进动力;另一方面,有实力的厂商入局将产生并购事件,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