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末復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 千米,最大周长赤道长约 4万 千米,表面积约
为 5.1亿 平方千米。
二、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1、写出A、B、C三点的经纬度:
A 30°S,50°W B 50°S,50°W C 30°S,30°W
2、A点在B点的_正北_方向,C点在A点的
_正东_方向,B点在C点的_西南_方向。
3、三个地点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南_半球,
东西半球中的_西_半球。
四、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1、自转的规律(1)定义:地球围绕 地轴 不停地旋转。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 自转周期: 一天或24小时 。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昼夜交替 (2) 时间差异
2、公转的规律(1)定义:地球围绕 太阳 不停地转动。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年 。
(3)公转时地轴的状态:地轴是 倾斜 的,且空间指向 不变 。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四季 (2) 五带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完成要求。
以北半球为例,完成下表。
位置 日期(月、日) 节气 阳光直射点 昼夜长短 季节 a b c d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五、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 方向 和 图例 。
1、比例尺定义:表示 图上举例 比 实地距离 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应用: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公式变形: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2、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方法 (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经纬网定向法: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3、认识常用图例,养成读图先看图名和图例的习惯。
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
1、地表高低起伏的表示方法(两种):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定义: 海拔相同 的点连接成的线。
特点:不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 不同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 相同 。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3、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七、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例题: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不同部位名称:A 鞍部 B 山顶 C 陡崖 ① 山脊 ② 山谷
2、M、L相对高度是 300 米,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 米。(先量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地距离) 3、B位于M的 正西 方向。
4、分别由M、N两地沿山坡攀登到D,哪侧更省力,为什么? M侧更省力,因为M侧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海陆面积比例及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表面______分是陆地,______分是海洋。
海陆分布很________,陆地主要集中于______半球,而北极附近是一片______,海洋集中于______半球,而南极附近确实一片_________。
二、运用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在下列三幅大洲、大洋的分布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三、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世界著名山系的成因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 运动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板块交界 的地带。
(2)板块发生 碰撞挤压 时,地表会隆起,形成 山脉 ,如: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板块发生 张裂 运动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红海面积在不断 扩张 ,是由于 非洲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张裂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一)描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