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沿海港口发展探讨朱鲁存.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11月
“十三五”沿海港口发展探讨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朱鲁存
主要内容
2
3
发展基础
[ 一]
TPRI
基础设施
港口运输
服务水平
存在问题
4
一、发展基础
总体评价:
合理布局基本形成
港口能力总体适应
现代功能逐步拓展
自我发展能力较强
沿海港口的发展对于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国土开发和产业布局、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维护国家权益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础
1. 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预计2015年底总能力79亿吨
港口能力适应度接近1.0
“十二五”投资5200亿元,新增能力24亿吨
通过能力
单位:亿吨
港口通过能力总体适应发展要求
一、发展基础
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煤油矿箱四大货类码头布局进一步完善
主要港口航道等级10万吨级以上
专业化码头和航道条件适应了当今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发展
1. 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7
一、发展基础
新兴港区建设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形成了丰富的储备资源
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为老港区调整和转移提供了空间
1. 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发展基础
2. 港口吞吐量稳居世界首位,但增速明显放缓
2015年港口吞吐量94亿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十二五”年均增长7.6%,较“十一五”放缓6.4个百分点
煤油矿箱吞吐量62亿吨,占65%,占比稳定
中国
91亿吨
2014年
一、发展基础
3. 服务功能逐步拓展
现代港航服务
现代物流
航运服务
交易市场
国际贸易
临港产业
石化
冶金
装备制造
粮油加工
邮轮运输
上海
天津
三亚
厦门
10
一、发展基础
主要问题:
大而不强,特别是口岸服务水平不高、国际影响力有限
铁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建设问题,过于依赖公路集疏港
污染排放,危化品安全隐患,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滞后
与城市、海洋、水利等部门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11
形势要求
[ 二]
TPRI
趋势要求
运输需求
阶段特征
“十三五”宏观环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迈向现代化、大国崛起的关键阶段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科技革命孕育突破阶段
二、形势要求
二、形势要求
影响港口主要环境:
新常态、新阶段:增速下降、功能需求、服务品质
全方位对外开放:航运中心、自贸港区、走出去
区域发展和城镇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港城协调
综合运输体系:加强衔接、强化枢纽
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实施最严格环保制度、安全
科技新突破:互联网+、科技创新
二、形势要求
14
“十三五”港口
——阶段特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发展理念:创新、协调、开放、安全、绿色
补齐短板
集疏运
内河水运
口岸便利
优化结构
物流
产业
港群优化
增强动力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信息化
化解矛盾
绿色
安全
港城协调
二、形势要求
15
保障性
设施水平
服务效率
服务品质
经济性
物流效率
枢纽效率
服务选择
引领性
一流强港
航运中心
自贸区
走出去
安全性
安全应急
安全保障
危化品监管
可持续
资源利用
低碳排放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发展目标:能力充分,服务高效,开放融合,平安绿色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港口业
16
二、形势要求
预计2020年国际、国内海运量分别达到44亿吨和24亿吨,“十三五”期年均分别增长4%和5.3%,较“十二五”的8%和6.9%继续下降
预计2020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0亿吨,“十三五”年均增长4.9%,与“十二五”相比,吞吐量净增量、年均增速“双下降”
海运量
港口吞吐量
17
集装箱吞吐量可保持长期的平稳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2.4亿TEU
炼油工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外贸原油进口量将保持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4.3亿吨
“十三五”期钢铁产能进入“弧顶区”,外贸进口铁矿石高位低速增长,预计2020年11.5亿吨
缓慢增长,预计2020年北方下水量8.0亿吨、外贸进口量2-2.5亿吨
重点货类
二、发展要求
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
18
发展重点
[ 三]
TPRI
三、发展重点
1、建设一流强港
3、完善集疏运体系
4、加强国际合作
2、推进转型升级
5、强化绿色平安
20
三、发展重点
建设一流强港
做好主业:继续完善港口布局,继续推进港口设施结构优化
延伸产业链: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发展能力和服务品质
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加快航运中心、自贸港区建设,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国际贸易、大众商品交易等
21
三、发展重点
21
21
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推进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推进优势港口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推进区域内港口公共资源优化整合;试点推进港口管理资源的调整整合
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信息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