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与免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狂犬病的预防和免疫 内 容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狂犬病预防与免疫 狂犬病暴露后的风险 头面部多处咬伤:50-80% 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 一般情况:10%以下是否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 为什么不是100%? 什么情况下暴露以后要处理? 鉴于狂犬病的100%致死性和暴露后处置的安全性,所有暴露于可疑动物后都应开展预防处置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暴露者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 可疑动物:温血动物,野生动物,啮齿动物 犬,猫,蝙蝠是重点 暴露分级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 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分级处置原则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 分级处置原则 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分级处置原则 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伤口处理 人被可疑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1.水流冲洗的机械力量能有助于减少伤口的病毒残留量 2.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5%酒精、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较为敏感 彻底冲洗和消毒伤口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风险 伤口处理 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下述步骤规范处理: 彻底冲 彻底洗 反复交替至少15分钟 伤口处理 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 用20%的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交替至少15分钟 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20%肥皂水配制:20g肥皂加蒸馏水或自来水至100ml。也可用普通肥皂清洗伤口,但要避免共用肥皂交叉污染 伤口处理 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坏死组织,应在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双氧水应用 伤口处理 如清洗或消毒时疼痛剧烈,可给局部麻醉 不适合应用浓碘酒部位可用碘伏替代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范处理 患者拒绝必须签字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伤口是否缝合? 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但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缝合的伤口不便于引流,且有可能将病毒引入伤口深部,导致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大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何种情况下缝合? 伤口较大 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 其它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如何缝合? 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 伤口深而大者应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 缝合应是松散的,以便于继续引流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如果就诊时伤口已缝合,原则上不主张拆除,应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当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 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 双氧水 伤口缝合顺序 先冲洗伤口 清创 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缝合伤口 注射疫苗 眼内伤口处理 不用任何消毒剂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被动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