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症感染的抗感染治疗及其策略课件.ppt

发布:2019-04-14约2.82万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效学比较: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计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于MIC(4 ?g/mL和1 ?g/mL)的时间百分比 * 用药方案 时间百分比 4 ?g/mL 1 ?g/mL 亚胺培南 500 mg q6h 45% 78% 美罗培南 1 gm q8h 46% 71% *这一计算是回顾性的,计算中所应用的数据来自以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Mouton JW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0; 39:185-201. Meropenem-dosing regimen can solve! imipenem dose 1g not 0.5 亚胺培南: 体外较低的血浆内毒素浓度 One clinical isolate of each pathogen was tested. Horii T et al. 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 1998;21:297-302.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 2 3 4 5 6 大肠杆菌 血浆内毒素浓度 (ng ml-1) 1 2 3 4 5 6 粘质沙雷氏菌 1 2 3 4 5 6 肺炎克雷伯菌 1 2 3 4 5 6 铜绿假单胞菌 1 2 3 4 5 6 普通变形杆菌 1 2 3 4 5 6 奇异变形杆菌 未用药 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小 结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谱相似,抗G+球菌活性前者稍强于后者,抗G-杆菌则相反,但对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稍强。抗厌氧菌活性相似。 PK/PD特性亚胺培南略优于美罗培南。 铜绿假单孢菌对两药的耐药机制不同。OprM过度表达和OprD2缺失都可以影响美罗培南,而亚胺培南主要与OprD2缺失有关。 碳青霉烯-小 结 亚胺培南治疗G-杆菌释放内毒素最低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观察中二者并无明显差异 美罗培南批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总体疗效二药基本相似,但有的观察表明亚胺培南改善症状快,优于美罗培南 重症医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药物选择-高活性 每一种药物的特性? 伊米配能VS美罗培南? 当地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 单药还是联合? 先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注意区分定植和感染? 给药时机 感染的后果尚不明显 较少的器官功能障碍 细菌的接种数量尚低 联合用药的理由 协同作用-铜绿假单孢菌菌血症 补充单一用药的抗菌谱不足! 防止单药治疗中出现耐药? 联合治疗的价值有限 b-内酰胺类单药和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重症感染的荟萃分析 64 随机研究,非中性粒细胞缺乏者, 7586病人 无差异 -病死率、临床和细菌学失败率以及耐药性 -联合:OR=0.87;单药:0.86 在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治疗中亦无优势(426病人) 单药治疗复合感染少 (OR=0.79, NS) 联合治疗的肾毒性明显增多(单药:OR =0.36) -Paul et al. BMJ 2004; 328: 668. 重症医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药物选择-高活性 每一种药物的特性? 伊米配能VS美罗培南? 当地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 单药还是联合? 先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注意区分定植和感染? 给药时机 感染的后果尚不明显 较少的器官功能障碍 细菌的接种数量尚低 先期应用抗感染药物-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With Prior Antibiotic Therapy (n=96) Without Prior Antibiotic Therapy (n=39) P0.001 135 episodes of VAP (prospective) *Trouillet J-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531-539. % with MRSA, P. aeruginosa, A. baumannii, S. maltophili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