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感与电力系统在线监测:第1章-绪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绝缘预防性试验主要是停运时测量直流下的绝缘电阻Ri或泄漏电流I1、测量交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g?等。对于油浸电气设备要取油样进行绝缘油试验,进行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等,然后对该设备的绝缘状况作出综合判断。 非破坏性试验项目,如测量绝缘电阻Ri、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g?、测量直流高压下的泄漏电流I1等,几乎被广泛用作各种高压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项目。 破坏性试验项目,如交流耐压试验可能引起残余破坏,仅仅在必要时、大修后等情况下才进行,而且在非破坏性试验项目通过后才可进行。 我国现行绝缘预防性试验项目的主要内容 220kV主变压器大修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定期维修的局限性 经济角度分析: 定期试验和大修均需停电,引起电量损失; 定期大修和更换部件的投资,造成巨大的人、财、物的浪费。 技术角度分析: 试验条件不同于运行条件,多数项目是在低电压下进行检查,很可能发现不了绝缘缺陷和潜在的故障; 绝缘的劣化、缺陷的发展有一定的潜伏和发展时间,而预试是定期进行的,常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从而出现漏报、误报或早报。 状态维修——20世纪70年代提出 方法: 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连续的在线监测,随时测得能反映设备运行状况变化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对设备的绝缘状况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安排必要的维修。→预知性(预测性)维修 步骤:在线监测→分析诊断→状态维修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优点: 降低设备事故率,提高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了维修次数、停电次数和维修费用; 投资省,收益高。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绝缘事故比例高 大型电气设备的重要性 定期预防性维修体制的不足 状态监测的科学性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1.3电气设备维修机制的发展和状态维修的必要性 显示和运行 人员的操作 在线监 测系统 诊 断 设备的设 计和制造 运行中 的设备 维修计划 状态维修体系方框图 组成: 在线监测及绝缘诊断是状态维修的基础和根据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出 1951年,美国西屋公司的约翰逊(John S. Johnson) 美国——最先开展(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初,使用可燃性气体总量(TCG)判断变压器的绝缘状态。 加拿大 1975年研制成功变压器早期故障监测器(油中溶解气体监测),主要是单一氢气; 80年代研制的发电机局部放电分析仪(PDA)成功应用于现场水轮发电机; 魁北克水电局(IREQ)研制成功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AIM),可对变压器局放、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及线路过电压进行监测。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苏联 发展于70年代; 研究领域:电容性设备绝缘监测、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日本 起步并发展于70年代; 70年代末以来研制了油中氢气的监测装置、三组分和六组分的油中气体监测装置; 东京电力公司于80年代研制了变压器局放自动监测仪。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 开始于80年代,安徽、广东等省市电力部门研制了电容性设备监测装置,但效果不理想; 90年代,重庆大学、武汉高压研究所、湖北省中试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水平日趋完善,逐渐得到了电力部门的认可; 2002年,重庆大学开展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量多功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较成熟的技术有:电容性设备监测、油中六种气体监测、发电机局放监测、主变压器局放监测及相应的诊断技术。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新型传感技术的应用 多功能多参数的综合监测及诊断 对电厂或变电站的所有电气设备集中监测和诊断(设备群) 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在积累监测数据和诊断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绝缘诊断的自动化(数据库+深度学习) 1.4 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系统的投入和使用不应改变和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系统应能自动地连续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和存储; ?系统应具有自检和报警功能;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合理的监测灵敏度; ?监测结果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以及合理的准确度; ?系统应具有在线标定其监测灵敏度的功能; ?系统应具有故障诊断功能,包括故障定位、故障性质、故障程度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