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与配线(网络系统)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网络系统设备安装及配线作业指导书 1
1. 适用范围 1
2. 作业准备 1
2.1 内业技术准备 1
2.2 外业技术准备 1
3. 技术要求 1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4.1 施工程序 2
4.2 工艺流程 2
5. 施工要求 2
5.1 施工准备 2
5.2 配线架安装 3
5.3 各类配线部件安装 3
5.4 接地要求 3
5.5 线缆端接 4
5.6 双绞电缆和连接硬件的端接 4
5.7 光缆芯线端接 4
6. 劳动组织 4
7. 材料要求 5
8. 设备机具配置 5
9. 质量控制与检验 5
9.1 质量控制 5
9.2 质量检验 7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7
10.1 安全要求 7
10.2 环保要求 7
网络系统设备安装及配线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适用于等建筑物的
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交换机、路由器安装→服务器、工作站安装→应用软件安装→系统测试→系统调试
工艺流程
图4.2 网络系统(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图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
5.1.1 完成现场库房的准备,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完成前期材料的预订工作。
5.1.2 所选设备、材料和软件,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严禁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通过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分类妥善保管。
5.1.3 根据到货清单,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
5.1.4 根据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并对照实物检查设备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5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机架、支架设备安装位置,底座固定方式。
5.1.6 对使用的工具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
交换机、路由器安装
5.2.1 应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进口设备应确认设备支持电压。
5.2.2 设备应安装在干燥、干净的电信间或设备间内。
5.2.3 设备应安装在固定托架上或机箱内,固定设备的托架或机箱宜距地面500mm以上;设备安装应整齐、牢靠;信息模块和相关部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空余槽位应安装盲板;设备标签应标明设备名称和网络地址;多个设备宜安装在标准机柜内。
5.2.4 网络设备的电缆线、跳线应连接可靠,沿路由固定,走向清楚明确,线缆上应有标签。
5.2.5 安装完毕应通电检查,设备供电应正常,报警指示工作应正常。
配线架安装
5.3.1 配线架位置应与电缆进线位置相对应。
5.3.2 各直列配线架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m。
5.3.3 接线端子的标志应齐全。
各类配线部件安装
5.4.1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标志齐全。
5.4.2 固定螺钉应紧固,面板底面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接地要求
机柜、配线设备、金属钢管及线槽,其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网络设备机壳上接地点到就近的接地金属体/接地条等的距离≤1.5m;每个给网络设备供电的插排必须有接地,三芯插头的保护地与机房接地点的交流电压差应≤1V;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规范要求。
线缆端接
线缆端接一般要求:
(1)线缆端接前,应检查核对标签编号;
(2)线缆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3)线缆终端安装应符合设计和产品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双绞电缆和连接硬件的端接
5.7.1 应使用专用剥线器剥除电缆护套,不得刮伤绝缘层,且每对双绞电缆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及以上级别线缆应不大于13mm;
5.7.2 双绞电缆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RJ45)相连,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顺序正确卡接;
5.7.3 双绞电缆屏蔽层与插接件终端处屏蔽罩必须有可靠接触,线缆屏蔽应与插接件屏蔽罩360o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应小于10mm。
光缆芯线端接
5.8.1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使用连接器应便于光纤跳接;
5.8.2 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5.8.3 光纤跳线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前应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表
职务 人数 负责人 1 技术员 6 安全员 1 质量员 1 技工 2 普工 4 材料要求
7.1 信号传输材料、机房设备材料、终端材料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国家强制产品认证“CCC”标识,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7.2 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