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解放战争(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5年胡连会揭开国共两党、两岸发展新篇章 2009年胡吴会再揭开国共两党、两岸发展新篇章 1、重庆谈判 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 1、北平和平谈判 (1)背景: 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学思之窗: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请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本章小结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 日侵华 战争 八国侵华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 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典例·展示】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强大 B、 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 发动内战准备不足 D、 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2、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3、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2004上海卷)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1、重庆谈判(1945.8-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扶蒋反共 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 (1)背景:抗战后 主要矛盾: 国内人民: 美 国: 蒋 介 石: 中 共: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渴望和平。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内 容: 《双十协定》 斗争焦点: (2)结果: 签署 《双十协定》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0日)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意 义: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时间: 地点: 结果: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重 庆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防御) 3、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 土地改革 (时间、文件、内容、意义) (1)经济上: (2)军事上: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部队、意义)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颁布: 内容: 影响: 4、决战阶段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三大战役 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战果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 林彪, 罗荣桓 指挥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时间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