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7-7.ppt

发布:2016-12-01约4.76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析 Ud RΣ CE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讨论: 改变β的值就可以改变U的值,相当于改变了它励直流电机的端电压。 相当于直流电机的电枢电阻,只不过这个值有点大,特性较软。 随Id的增加,CE值变小,相当于去磁效应强烈。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两种转速特性的比较 在第一工作区,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与它励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在形式上完全相同,改变电压即可得到一族平行移动的调速特性。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须直接改变电压 Ud;而在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中,它是通过改变第二项中的控制角β来实现的。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3. 第二工作区调速特性 在同一逆变角? 下的电压更小,相当于 n0也发生变化,因而在第二工作区的调速特性更软。 随Id的增加, ?p 增加,去磁效应更强。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三.串级调速的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 电磁转矩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1. 第一工作区电磁转矩 转差功率 可以从转子整流电路的功率传递关系入手,暂且忽略转子铜耗,则转子整流器的输出功率就是电动机的转差功率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电磁转矩 可见, CM 和 CE的关系与直流他励电动机中Cm 和 Ce的关系完全一致。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1. 第一工作区电磁转矩(续) 可见, CM 和 CE的关系与直流他励电动机中Cm 和 Ce的关系完全一致。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2. 第二工作区电磁转矩 3. 串级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第一工作区机械特性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电磁转矩 电流 S和Te的关系式近似为一直线。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由上两式,得第一工作区机械特性: 第一工作区机械特性 理论最大转矩: Id的实际最大值: 代入 实际最大转矩: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第一工作区机械特性 第二工作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转矩: 电流: 机械特性方程式: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讨论: αp=150时,有最大转矩: 对应的电流: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第二工作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第一工作区: 直接绘制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4. 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4. 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第二工作区: 逐点描迹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4. 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讨论: 固有机械特性的最大转矩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三个最大转矩的对比 7.2.2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第七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其它调速方法 第二节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 引言 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串级调速系统工作时的机械特性 串级调速系统性能的讨论 第二节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 基本思路 对于只用于次同步电动状态的情况来说,比较方便的办法是将转子电压先整流成直流电压,然后再引入一个附加的直流电动势,控制此直流附加电动势的幅值,就可以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这样,就把交流变压变频这一复杂问题,转化为与频率无关的直流变压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与工程实现都方便多了。 四.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7.2.1 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对直流附加电动势的技术要求 首先,它应该是可平滑调节的,以满足对电动机转速平滑调节的要求; 其次,从节能的角度看,希望产生附加直流电动势的装置能够吸收从异步电动机转子侧传递来的转差功率并加以利用。 7.2.1 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系统方案 根据以上两点要求,较好的方案是采用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的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作为产生附加直流电动势的电源。 按照上述原理组成的异步电机在低于同步转速下作电动状态运行的串级调速系统如下图所示,习惯上称之为电气串级调速系统。 7.2.1 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 系统组成 7.2.1 串级调速原理及基本类型 功率变换单元 UR — 三相不可控整流装置,将异步电机转子相电动势 sEr0 整流为直流电压 Ud 。 UI — 三相可控整流装置,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 可提供可调的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