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换机基本操作与VLAN划分1.ppt

发布:2016-11-30约5.37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换机基本操作和划分VLAN 一、交换机的组成 交换机可以看作是功能特殊的计算机,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数据分组的转发。因此交换机的内部组成和计算机类似,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 硬件: 1.中央处理器(CPU):交换机的中枢,主要负责执行操作系 统的指令,以及解释、执行用户输入的命令。 2.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包括开机自检程序(POST,Power On Self Test)、系统引导程序及操作系统的精简版本。 ● 内存(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称为随机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的数据包队列以及交换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此外,还用来存储运行配置文件。当交换机重新启动时,内容丢失。 ●闪存(FLASH):是可擦写、可编程的ROM,主要负责保存操作系统的映像文件。 ● 非易失性内存(NVRAM,Nonvolatile RAM):用来存储交换机的启动配置文件。在交换机断电时,内容仍能保存。 3.接口电路: ●RJ-45接口 ●Console接口: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交换机管理和配置端口。 软件: 1.操作系统 2.配置文件:交换机上的配置文件有两种: ●启动配置文件(startup-config):也称为备份配置文件,被保存在NVRAM中,并且在交换机每次初始化时加载到内存中变成运行配置文件。 ●运行配置文件(running-config):也称为活动配置文件,驻留在内存中。当通过交换机的命令行接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时,配置命令被实时添加到交换机运行配置文件中并被执行。但是,这些新添加的配置命令不会被自动保存到NVRAM中。因此,对交换机进行重新配置或修改后,应该将当前运行配置保存到NVRAM中变成启动配置文件。 二、交换机配置方式 通常网管型交换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配置:一种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种就是远程网络配置。但是要注意后一种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种配置成功后才可进行,因为其他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IP地址、域名或设备名称才可以实现,而新购买的交换机没有内置这些参数,所以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配置方式 1、console方式 首先,打开与交换机相连的计算机电源,运行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然后,运行“开始 — 程序 — 附件 — 通讯 — 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软件。在使用超级终端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之前,必须先对超级终端进行必要的设置。如下图 2、Telnet方式 在计算机上运行Telnet客户端程序可以登录至远程交换机。如果已经设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为:82,只需要执行“开始 — 运行 — cmd”命令,然后在对话框中键入“telnet 82”即可。 三、交换机的工作模式 1、用户模式   每次进入交换机时,首先进入到用户模式下。在此模式下不能对交换机进行修改、甚至有些信息都无法查看,这也是为安全着想。用户模式下的提示符为 。 2、特权模式 从用户模式下进入特权模式,键入enable或者简写为en都是可以的。进入特权模式后,提示符变成了# ,特权模式主要用于查看交换机的全部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并可进行文件管理和系统管理,比如查看配置信息、复制、保存等。 例子: (1)查看交换机端口信息:switch# show interface (2)查看交换机运行配置信息: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3)查看交换机vlan信息:switch# show vlan (4)保存当前配置信息: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5)将当前配置信息保存到tftp服务器: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tftp 3、配置模式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模式,键入configure terminal,也可以简写为conf t 即可。要返回到特权模式,输入exit命令或end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后,提示符变成了(conf)#。全局配置模式提供了从整体上对交换机特性产生影响的配置命令,比如设置enable密码、设置设备名等。 例子:设置设备名为ABC:switch(conf)# hostname ABC 设置enable密码为cisco:switch(conf)#enable password cisco 端口配置模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