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docx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理念随之诞生。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审美能力等,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今信息社会背景下,碎片化阅读蔚然成风,手机、网络、微博等充斥着社会、校园、家庭等各个角落,学生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不系统的、低质量的阅读。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书中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也大大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正确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一、巧妙设置悬念,提升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阅读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如从介绍书籍的作者入手,引起学生对作者信息探究的兴趣,再如根据书的内容巧妙设置悬念问题,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进而带着问题去阅读整本书,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比如以《朝花夕拾》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给学生讲述鲁迅的故事,包括他的生平、为人处世风格,如“弃医从文”想要解救麻木不仁的落后国人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犀利的评论世态的写作风格等。从鲁迅人生经历的故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进而对其写作的作品也深感兴趣,从而带着对作者的崇拜和敬仰去阅读整本书,从书中去感受作者讲述的人物、情节以及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极大的内驱力指引下,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时便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体会其中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还可以在指导阅读时设置相关问题,留有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阅读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如阅读《水浒传》时,可以以书中的人物设置问题,如林冲是怎么样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武松打虎时心里有没有畏惧,宋江乐善好施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处世、未来命运等都有了较强的探索欲望,读书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人物的细节和情节的发展特别关注,从而加深对于人物的理解,对于作品的感悟。
二、“授之以渔”,掌握阅读方法
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促进阅读效率提升,加深对于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采取精读与略读结合、快读与慢读结合,读写结合等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在正确阅读方式的指引下,高效阅读。
精读与略读结合首先要讲求熟读精思,即将整本书研究透彻,包括作者情况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书籍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书中所讲背后的推动因素,增强判断思维能力。精读之外,还要学会略读,提升阅读效率,比如对于一些小说类作品,其中一些起衬托作用的环境描写则可以略读、快读,知晓其所表达的作用即可。读书时还应标注重点,对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大有裨益。比如《骆驼祥子》当中,描写“在烈日和暴风雨下”的片段,就要重点标注,重点阅读,这段描写能够清晰地体现主人公的人生生活形态,也能够从中提取作者写作的初衷。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采取读写结合的读书方法,古人曾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思考而后写作,写作是一个人文采和思想的反映,能够反映读书的效果。如读完《平凡的世界》一书,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关于孙少平、孙少安这些主要人物的人生坎坷经历等。再比如,读《水浒传》后,可以让学生写对于主要人物林冲的看法,假如自己是林冲,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等。从写作的效果反观读书的质量如何,用写作促进阅读水平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也可以让学生写关于作者创作方面的内容,包括作者的创作初衷,与作者进行对话,隔“时空”探讨如何写作,如何读书。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提高,写作水平也会随之增强,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三、丰富阅读形式,拓宽学生视野
整本书的阅读还应采取多种形式,不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多措并举,让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强化读书效果。如读完一本小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表演小说所讲的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和思想理解就更为深入,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审美情趣都会相应得到提升。学生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会深入思考,想象人物的形象,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拿捏不准之处,可以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新颖的读书表现形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教师还可以举办辩论赛,就一本书的内容主题或者人物形象等设置一个辩题,由学生来参与辩论。辩论的准备、进行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思维逻辑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