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汇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汇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汇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笔记、志怪、故事等短篇70余篇。其中,各种方言的运用给小说增色不少,并对民间语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同时,贯穿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蕴含着民间文化的深厚内涵。《聊斋俚曲集》则是以《聊斋志异》为底本,由广东惠州府德顺县人郑芝龙整理的民歌集,内容大都以唱咏《聊斋志异》的俚曲为主,是研究《聊斋志异》文化传播、方言词汇及音乐艺术的重要资料。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是语言结构、词汇、语法、语音等多个方面的总和,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用法和口音特点。研究方言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和人文地理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聊斋俚曲集》中方言词汇的分析和归纳,了解当时方言的使用情况、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为研究晚清民间文化、方言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内容:
(1)《聊斋俚曲集》中方言的运用情况和特点。
(2)方言词汇的文字、语音、含义及使用情况的系统分析。
(3)方言词汇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的探究。
研究方法:
(1)对《聊斋俚曲集》原文进行文献学和语言学分析。
(2)归纳和整理出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文字特点、语音特点和含义,并进行分类和概括。
(3)通过对比和研究其他方言的特点和语言学差异,探究方言词汇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
预期成果:
(1)《聊斋俚曲集》中的方言词汇列表和相关的文字及内容解释。
(2)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语音、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以及地域特征的探究。
(3)对晚清民间方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方言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蒲松龄主编.《聊斋志异》.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2.郑芝龙编著.《聊斋俚曲集》.中华书局,2005.
3.方言研究与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