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消落带新生湿地温室气体通量评估及碳汇初频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峡水库消落带新生湿地温室气体通量评估及碳汇初频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新生湿地的温室气体通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作为碳汇的初频表现。本次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进展和初步结果。
1. 研究进展
1.1 湿地类型划分
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进行调查和研究后,我们将其划分为两种湿地类型:稻田和沼泽。稻田主要分布在南部,而沼泽则分布在北部。
1.2 温室气体通量测量
我们分别测量了两种湿地类型的温室气体通量,包括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氮氧化物(N2O)。测量结果表明,稻田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远高于沼泽,而沼泽的氮氧化物通量略高于稻田。
1.3 碳汇初频测量
我们利用样地法对两种湿地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其碳储量。同时,我们还分别测量了稻田和沼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初期结果表明,稻田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沼泽。
2. 初步结果
2.1 温室气体通量
稻田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较高,这是由于稻田生长季节长,有较高的有机物输入和水分含量,同时稻田土壤富含有机质。而沼泽的氮氧化物通量略高于稻田,这是由于其土壤氧化还原程度较强。
2.2 碳汇初频
稻田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沼泽,这是由于稻田的生长季节长,对碳素的累积贡献更大。在碳汇初频方面,稻田表现更为突出。
综上,我们的研究初步发现,三峡水库消落带新生湿地的温室气体通量表现不同,稻田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高于沼泽,而沼泽的氮氧化物通量略高于稻田。同时,稻田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沼泽,表现更为突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