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的指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年 2 月 第 48 卷 第 2 期 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前置胎盘是常见的妊娠晚期并发症, 病情易突然加重而危及母儿安全。
因此, 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国内外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存在差异, 我国的诊断处理缺乏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此, 根据多国关于前置胎盘的诊治指南, 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临床工作的实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在针对具体患者时, 临床医师可在参考本指南的基础上,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随着相关研究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完善, 本指南将不断进行更新。
前置胎盘 一、 定义及分类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 后壁或侧壁,远离宫颈内口。
妊娠 28 周后, 胎盘仍附着于子宫下段, 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 称为前置胎盘。
按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将前置胎盘分为 4 种类型:
完全性前置胎盘、 部分性前置胎盘、 边缘性前置胎盘、 低置胎盘[1]。
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时, 称为胎盘前置状态。
1.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2. 部分性前置胎盘:
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3. 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边缘达到宫颈内口,但未超越。
4 低置胎盘: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国际上尚未统一, 多数定义为距离20mm), 此距离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2-3]。
也有文献认为, 当胎盘边缘距离宫颈内口20~35mm 时称为低置胎盘; 将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20mm、 而未达到宫颈内口时定义为边缘性前置胎盘[1]。
由于低置胎盘可导致临床上的胎位异常、 产前产后出血, 对母儿造成危害, 临床上应予重视。
前置胎盘的程度可随妊娠及产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4]。
诊断时期不同, 分类也不同。
建议以临床处理前的最后 1 次检查来确定其分类。
二、 诊断 1 高危因素:
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流产史、 宫腔操作史、 产褥期感染史、 高龄、 剖宫产史; 吸烟; 双胎妊娠; 妊娠 28 周前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前置状态[5]等。
2 临床表现:
(1) 病史: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突然出现无诱因、 无痛性的阴道流血。
(2) 体征:
患者全身情况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反复出血可呈贫血貌, 急性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
(3) 腹部检查:
子宫软, 无压痛, 轮廓清楚, 子宫大小符合妊娠周数。
胎位清楚, 胎先露高浮或伴有胎位异常。
(4) 阴道检查:
应采用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 如前置胎盘诊断明确, 不必再行阴道检查。
如必须通过阴道检查以明确诊断或选择分娩方式, 可在输液、 备血及可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的条件下进行。
禁止肛查。
3. 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
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如怀疑前置胎盘, 推荐使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检查。
其准确性明显高于经腹超声, 并具有安全性(证据等级:
Ⅱ-2A)[2]。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 建议使用下述测量方法以指导临床:
当胎盘边缘未达到宫颈内口, 测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 当胎盘边缘覆盖了宫颈内口, 测量超过宫颈内口的距离, 精确到毫米(证据等级:
Ⅱ-2A)[2]。
(2) MRI 检查:
有条件的医院, 怀疑合并胎盘植入者, 可选择 MRI 检查。
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相比, MRI 对胎盘定位无明显优势[2]。
三、 胎盘前置状态的随访 妊娠中期胎盘前置状态常因胎盘移行 而发生变化, 最终的诊断取决于妊娠周数、 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前置状态者建议经阴道超声随访[1, 3]。
并根据情况增加超声随访次数。
妊娠 18~23 周时胎盘边缘达到但没有覆盖宫颈内口(O mm) ,持续胎盘前置状态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如覆盖宫颈内口范围超过 25 mm, 分娩时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