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局限性隆起.ppt
接近真相:早孕期的绒毛膜隆起征
绒毛膜隆起是妊娠早期罕见的妊娠囊异常状态,2006年首次由超声描述,表现为妊娠早期的底蜕膜面绒毛膜向妊娠囊内局部的不规则的凸起。绒毛膜隆起的发生率约为1.5~7:1000。尽管发生率低,但作为超声医师,有必要对此深入认识。病因及病理绒毛膜隆起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流行的学说认为绒毛膜隆起可能是由于血肿或出血。此学说基于多例的超声检查连续观察发现绒毛膜隆起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并回声逐渐减低,其中包括1例MRI检查显示T1信号强度持续增加,提示为血肿。然而该学说并无充分的病理证实。仅有1例流产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肿残留和绒毛结构,对血肿周围细胞染色β-hCG呈阳性。最近有学者推测另一种病因,认为绒毛膜隆起与非整倍体相关,绒毛膜隆起可能是局部增大的胎盘,特别是绒毛水肿和间质水肿。此推测是基于观察到?2例绒毛膜隆起者流产后病理结果显示绒毛水肿、蜕膜水肿且无血肿的证据,并且分别为葡萄胎和18三体。有研究表明绒毛膜隆起显著增加了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尤其在非整倍体性妊娠风险增加的孕妇中。临床表现表现为底蜕膜面绒毛膜向妊娠囊内局部的不规则的凸起,可单发或多发。内部回声多样,随时间推移可发生改变,可为低回声、高回声、等回声、无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在实时超声成像中有时可见隆起的低回声内出现「漩涡征」(类似于中晚孕胎盘血池)。典型特征为隆起的周边呈高回声,向中心变为低回声。在彩色多普勒成像上均无血流信号。声像图显示水肿增厚的胎盘(箭头)以及2个绒毛膜隆起(星号)孕妇19岁,G1P0,末次月经未知,因妊娠早期出血行超声检查。超声表现为宫内妊娠囊,未见胚胎。胎盘明显水肿增厚,可见3个分散的突向囊内的隆起,内部未见血流,符合绒毛膜隆起表现。流产证实为葡萄胎孕妇45岁,孕6+4?周。超声表现为宫内妊娠囊,可见卵黄囊,未见胚胎,可见一囊实性凸起,从胎盘胎儿面脐带插入点突向羊膜腔,内部无血流信号,符合绒毛膜隆起表现。流产证实为18三体声像图显示一绒毛膜隆起(粗箭头)位于胎盘的脐带插入点(细箭头)典型病例3孕妇37岁,孕5+1?周。超声表现为宫内妊娠囊,可见卵黄囊,未见胚胎。另可见3个从绒毛膜向妊娠囊内的凸起,其中较大2个凸起周边呈高回声,中心低回声,而最小的凸起为均匀等回声。彩色多普勒上均无血流信号。天后,超声检查显示可见一存活胚芽,长4.3mm,绒毛膜隆起较前次未见明显变化。天后,超声检查显示胚芽长6.4mm,胚胎心管搏动消失。3个绒毛膜隆起中的1个消失,1个无变化,另1个内部为无回声且壁增厚。123声像图显示胚胎死亡(黄色箭头)孕妇38岁,孕6+6?周。超声表现为宫内妊娠囊,可见卵黄囊,未见胚胎。另可见一绒毛膜隆起,内部低回声伴周边高回声。声像图显示一绒毛膜隆起(箭头)声像图显示胚芽(星号)及缩小的绒毛膜隆起(箭头),下方的测量标记为子宫肌瘤周后,超声结果显示可见胚胎,绒毛膜隆起变小,仅轻微突向羊膜腔,回声变为均匀高回声。最终该孕妇正常足月分娩。孕妇39岁,孕?6+1?周。超声表现为宫内妊娠囊,可见卵黄囊及存活胚芽,另可见一绒毛膜隆起,其周边为高回声,向中心逐渐变为低回声。该孕妇最终足月正常分娩。声像图显示绒毛膜隆起(括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