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锡林郭勒分行—建在家门口的银行.doc

发布:2016-04-17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在家门口的银行 做到心坎上的服务 ——包商银行锡林郭勒分行社区银行融入百姓生活 题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正是包商银行锡林郭勒分行社区金融网点建设的真实写照。截止2013年年末,包商银行锡林郭勒分行旨在更好的服务于百姓,在锡林浩特市区建成17家社区金融网点,形成对锡林浩特市区全面覆盖。并在每家社区金融网点配备服务人员,对所在社区进行相关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锡林郭勒分行各社区金融网点累计服务社区居民3万余人次,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吹响金融服务进万家的号角。2014年春节将近,座落在内蒙北部的小城——锡林浩特市降下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寒冷之中,但在巴彦社区脑瘫居民那庆的家里却有着另一番温暖的景象,包商银行社区金融工作者协同社区领导走进社区、送来温暖,为这个因为病痛而笼罩着伤感的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 2013年,包商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响应国家及总行号召,积极践行金融服务进万家战略,在2014年元旦前夕,包商银行的17家社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马都的社区周围,并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掀起了金融服务进万家的热潮。 便民,惠民、利民,将服务进行到底。通过宽大的触摸屏输入手机号码、金额、插上银行卡,不到半分钟,手机充值就完成了,这是社区居民刘先生在包商银行社区银行的亲身体验。社区银行是包商银行反哺社区居民的重要举措,她摆脱传统银行服务居民朝九晚五的经营模式,一切以社区居民为重,实施错时经营,一周七天都有工作人员,实现了有居民的地方,就有社区银行的团队在为居民服务。社区银行的服务不仅局限于金融,而且融入更强大的便民、惠民、利民举措。自社区银行成立以来,社区金融工作者们积极开拓,先后吸收54家围绕“衣食住行,育乐医寿”八大行业的特惠商户,为居民实行生活起居优惠,促成居民与商家双赢的合作,受到居民好评。“没想到买了一辈子的馒头,现在也可以享受到优惠”,敖东聚小区的居民马女士如是说。“门口的银行不光是银行,还是我们拉家常的休闲地”,这是社区银行成立以来最常说道的。代收快递、水电费、话费直充等服务更是让平时上班较忙的社区居民方便了不少,为他们带来了贴心的服务。社区银行不仅实现储蓄、信贷、存取款、理财、信托、贵金属等金融性问题的解答,而且客户经理利用自己所学为客户提供财务建议、管理方案、生活养生、电脑维修等各类非金融咨询服务。社区居民在这里可以实现理财、信贷等一站式服务,让社区居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收益实现最大化。累计为锡林浩特市社区居民15000余人次提供各类金融及非金融建议,不仅为所辖社区居民实现“输血”,更帮助很多人实现了“造血”。 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做到心里。服务是没有终点的,但是如何能做好最后这表象上的最后一公里是所有人最伤脑筋的。对于这座北方小城来说,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外出不仅需要忍受刺骨的寒风,还得承担冰雪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现在社区居民再不用跑那么远去银行,因为家门口就有。2013年,分行累计投放自助设备40多台,覆盖锡林浩特市80%以上社区居民客户,实现优质、便捷的银行服务。包商银行社区银行让百姓们再未感觉到银行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噩梦。建在家门口的社区银行墙上贴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宣传标语,更给力的是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让宣传语停留在墙上,而是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各项工作中。成立以来,包商银行社区银行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社区金融工作者服务行为,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居民解决各类金融及非金融问题,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当中。分行领导主动深入社区,换位思考,了解、体会居民在各方面的困难,然后根据走访结果对相关服务进行调整,真正实现“一区一策”,为社区居民提供两大种类,十余种优质服务,很好的为群众解决了银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银行+公司+居民,打造三方共赢。Xx物业公司是锡林浩特市一家老牌物业公司,2014年年初,吕嘉花园社区银行工作的客户经理李治鑫在与该公司为社区居民举办元宵活动时,经过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得知该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一定的困难。他知道这是一家优秀企业,而且在锡林浩特市区承接了不少的社区物业工作,如果公司在资金运转上出现困难,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了解情况后,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仅用时3天就为该家物业公司成功提供了业务授信。从而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物业公司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包商银行锡林郭勒分行所属17家社区银行自成立以来,累计为社区周边商户、小微企业实现授信70多笔、1000余万元,保证了社区周边关乎百姓生活店铺的正常运转,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证。 锡林郭勒分行 王文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