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桥梁测量施测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3、测量任务 1
4、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置 1
4.1测量人员的配备 1
4.2测量设备的配备 2
5、控制测量 2
5.1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3
5.1.1 主要精度指标 3
5.1.2 GPS主要作业技术要求 4
5.1.3 外业成果验算 5
5.2导线测量主要作业技术要求 5
5.2.1外业观测 6
5.2.2 内业计算 6
5.3 高程控制测量 7
5.4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复测 9
6、施工测量 10
6.1 桥梁施工测量主要内容 10
6.2 桥梁施工测量工作流程 10
6.2 桥梁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12
6.3 放样方法 13
7、桥梁沉降观测 15
8、桥梁竣工测量 18
9、质量保证措施 18
9.1双检制度 18
9.2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原则 18
9.3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 19
9.3.1工程测量控制网质量的控制 19
9.3.2、工程测量施工放样质量的控制 19
10、安全保证措施 19
10.1 测量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9
桥梁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工程段NLZQ-2标段线路总长29.991km,其中桥梁8座,本标段桥梁基础类型主要采用钻孔桩基础,上部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度为24m、32m的梁部采用双线整孔预应力T形截面梁,跨度大于32m的梁部采用预应力连续梁结构。本铁路设计速度为200km/h,高速行车要求线路具体高平顺性,对桥梁结构施工中梁部线型控制、工后徐变上拱及基础沉降控制提出很高的要求,施工控制难度大。
序号 桥梁名称 中心里程 长度(m) 1 中胜特大桥 DK29+577.08 665.04 2 田墩大桥 DK34+843.7 122.3 3
渔株中桥 DK37+307.605 87.2 4
官庄特大桥 DK44+283.05 749.26 5 后底中桥 DK48+170.03 78.52 6 六行大桥 DK48+960.575 283.71 7 茶丰特大桥 DK50+91.9 912.825 8 江路特大桥 DK51+221.1 921.78 2、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测量任务
(1)定期对设计提供的CPI、CPII及加密点进行复测并报监理人审批。
(2)加密测量
(3)施工测量
(4)变形测量
(5)竣工测量
4、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置
4.1测量人员的配备
表 4-1 测量人员配备表
序号 职 称 人数 备注 1 工 程 师 1人 2 助理工程师 5人 3 技术员 5人 4 测量工 10人 4.2测量设备的配备
根据该工程项目的情况,需投入以下主要测量设备,如下表:
表 4-2 仪器设备配置表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生产厂商 仪器精度 数量(台) 备注 1 全站仪 TS15 瑞士徕卡 1″
1mm+1.5ppm 1 2 全站仪 TS06 瑞士徕卡 2″
2mm+2ppm 3 3 水准仪 DINI03 美国天宝 0.3mm 4 4 GPS接收机 M500GNSS 华测 2.5mm+2ppm 6 5 全站仪 中纬ZOOM20 中纬 2″
2mm+2ppm 1 6 全站仪 ES-602G 拓普康 2″
2mm+2ppm 1 7 全站仪 TCRA1202 瑞士徕卡 1″
1mm+1pm 1 8 全站仪 R-202NE 宾得 2″
2mm+2ppm 1 5、控制测量
5.1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轿轴线边相对中误差确定平面测量等级和精度,平面控制测量在线路控制网(CPI、CPII和线路水准点)基础上进行,当桥长小于800m的桥梁,当桥址两岸已有足够数量的CPI、CPII控制点且能满足桥梁施工精度要求时,可直接利用之,无需另行建网。
5.1.1 主要精度指标
表 5-1 桥轴线长度的精度估算 序号 梁类型 跨度类型 估算公式 符号含义 1 钢筋混凝土梁 mL 桥轴线(两桥台间)长度中误差(mm)
△D墩中心的点位放样限差为10mm,N为联(跨)数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中跨河桥轴线边的必要精度应按下式估算:
跨河正桥施工平面控制网中误差最弱点的坐标中误差及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下式估算的精度要求
mx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