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pdf

发布:2017-04-16约1.11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杨亚平1,徐强1,张林1,2 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 E-mail:yaping.yang@163.com 摘 要:以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为主要症状的进食障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 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进食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对影响进食障碍的两 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介绍和分析,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对进食障碍的病因有更 深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其进行预防和临床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进食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病因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神经性厌食症在西方社会逐渐盛行起来。年轻的女性,不论是中等阶 级还是上等阶级,都在忍受饥饿,有时甚至会活活饿死;接下来的10年,神经性贪食症,一 种新的进食障碍出现了,患者不是忍受饥饿而是狂食。如今,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进食 障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1.1 定义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是指具有与其它精神疾病无关的异常的进食习惯或控制 体重的行为,并导致了严重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不仅表现为生理机能的异常,更多的反映 出患者心理上的问题,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精神疾病,害怕发胖和对体型、体重的歪曲认识与 期望是其重要的心理病理特点。 1.2 分类 1.2.1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 “厌食”在希腊语中意为“没有食欲”,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 AN 患者早期是为了控 制体重而节食,到后期才由于长期饥饿失去食欲。AN 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 异常,其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使体重降至 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1.2.2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 BN的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经常与AN交替出现,两者具 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和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AN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AN晚。 1.2.3 不典型进食障碍(atypital eating disorder) 不典型进食障碍在临床表现上非常接近AN或BN,却又未达到二者的诊断标准。另外, 症状上也可相混淆,如同时出现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偶尔也出现暴食,这类患者大多有过 - 1 - AN或BN病史。 1.2.4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暴食症是新提出来的一种进食障碍,指周期性发作的暴食却没有控制体重的行为。与同 样有暴食症状的BN相比,BED的特征是:(1)发病年龄较大,多数为40多岁,其中1/4为 男性;(2)暴食却无引吐、导泻、过度运动等补偿行为;(3)与肥胖密切相关,但肥胖并 不是其必备条件;(4)有自发缓解趋势。 1.3 发生率 最近 50 年,进食障碍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大约有 3%到 10%的女性(年龄在 15~29 岁 之间)有此类障碍。BN 症患者多于 AN 症,两者的比例为 2:1。在以上几种类型中,不典 型进食障碍约占一半。AN 在社会高阶层人士中多见,以青少年为主。BN 可见于社会各阶 层,发病年龄较 AN 晚,患者以青年女性为主,16-35 岁女性中患病率为 1-2%。 ED 曾被认为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疾病,但近年来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和中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