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有效途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究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有效途径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方式就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0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指定学习领域。”但是当前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同,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从小酷爱电脑,也有学习的空间,从装机到网络技术都有所涉及,对于普通软件的操作理解能力较强;但是同样也有很多学生不熟悉电脑的使用方法,从电脑的构造以及电脑的实用方法而言都不了解,甚至对于键盘鼠标的操作都不熟练,对于新的软件知识会有逃避和恐惧的心理。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局面,无法进行统一的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知识枯燥无味,知识较差的学生又会觉得看不懂。这就使课堂上做得快的学生无所事事,做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教师被迫疲于指导那些基础差的,不断地重复讲解基本操作
2. 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
自主探究是目前所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在现代教学中一般都比较乐于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自主探究,而教师则充当一个引导者的地位,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监督学生的学习,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事实上,由于现在班级学生人数40到50人左右,一位教师能同时兼顾到5到10位同学的学习过程就非常不错了
3. 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来就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与思维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等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对其知识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解,更要对其技术进行掌握,在落实技术的掌握后,加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然而由于现实教育当中前面两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顾及到学生的教学,而不能顾及到学生的自我探究以及创造,而且由于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可行性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微课则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它有教学灵活性、资源全面性、资料广泛性的特点。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是微课教学开展的一种新模式
阶段性学习的需求促进了微课的发展,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就是由多个阶段性知识的教学而组成了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而在现实教学中如果将信息技术中每一个教学阶段分成一个单独的微课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
1. 微课的备课方法简单,制作方便。教师可以自主备课将视频录制,也可以通过屏录软件进行操作方法的录入,这种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要更加有优势,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进行视频的录制,然后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发散
2. 微课实施的具体教学环境有利于实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般是在网络教师进行学习的,而这种学习的方式就需要必备的教学硬件,如电脑等,所以对于教学的限制比较大,而微课则比较灵活,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学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微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教学资源,它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方法被使用,也可以作为课后复习的一种使用方法。而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微课技术在课堂中使用的还是比较广泛的
1. 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自学是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获得新问题,并且着手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所必须的一种素质。无论教学方式多么完善,或者是教学设施多么先进,最终还是学生自己主导着学习的效果。而微课就是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一个结合体,学生可以首先观看教师的大概题目理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