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和探讨完成稿(宋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露天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黄劲松1 宋 鹭 2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
摘 要:结合已核准开工建设的霍林河扎哈淖尔、伊敏露天三期工程、胜利矿区东二号露天矿的地下水专题评价,探讨了露天矿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目标、范围、等级及评价内容和要求,阐述了专题评价的技术路线,对露天矿地下水评价导则的编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露天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70%以上,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一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煤炭为基础能源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露天煤矿作为煤炭开采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开采规模大、产量高,安全性能好,在当前井工矿超能扩采、事故频发的形势下,露天开采是国家安全监察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的煤炭开采方式,自2001年至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共评估露天矿10个,占煤炭评估项目的10.5%,但产能却占总规模的30%以上。我国大型露天矿田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和山西地区,这些区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脆弱,露天开采方式较之井工开采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植被的影响更为敏感和剧烈,露天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引起环境保护部门的关注。浅层地下水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和区域工农业用水的地下水源,直接影响区域湖泊、河流、井泉等地表水体,直接影响生态、乃至草原的生态用水。因此,地下水专题和生态专题的评价都会被列为重点评估内容。
近年来,煤炭建设项目呈现非常规高速发展态势,但煤炭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水平明显滞后,尤其是地下水专题评价,矿田区域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露天开采工艺的差异,致使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涉及煤田地质、水文地质、采掘工程、地下水动力学等多个学科,评价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尚未颁布,煤炭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正在制定中,相应的对地下水评价的要求不明确,评价机构依据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但教材给定的地下水评价原则为以污染控制为主,兼顾对水量、水资源影响进行评价,不符合露天煤矿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点,难以指导评价机构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文结合并总结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扎哈淖尔、伊敏露天三期工程、胜利矿区东二号露天矿地下水专题评价在编制和审查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对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煤炭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编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评价的中心任务
露天煤矿采用地表剥离的开采方式,其项目建设特性突出表现为工程占地大,对地表生态影响直接,露天闭矿时将形成大面积、大体积的采掘坑和排土场。由于工程建设不可避免要揭露和破坏含水层,并且为保证开采,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必需同步建设有效的地下水疏排工程,势必造成地下水环境的变化,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要力求做到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对水环境、水资源的影响,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我国大型露天煤矿的分布主要集中内蒙古和山西地区,而这些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水资源匮乏,干旱少雨、风沙大,因此在露天煤炭建设项目中,必需重视对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的分析论证露天矿区开发对水环境(含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项目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充分论证水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和方式,在工程实施中体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露天工程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中心任务。
2 评价重点的确定
2.1 疏干水质分析
疏干水为露天开采衍生的废水,但其来源为区域地下水,我国北方地下水一般水质良好,除部分地区铁、锰、氟化物等指标超标外,水质均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超标原因为地下水本底超标所致,其他锌、汞、砷、铅、镉等毒性重金属指标均不超标。疏干水质分析见表1。
表1 露天疏干水质监测分析成果(单因子指数)
评价指标 标准限值
GB/T 14848-93
Ⅲ类 霍林河扎哈淖尔
露天矿 内蒙古伊敏
露天矿 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露天矿 综合监测结果 评价
结果 综合监测结果 评价
结果 综合监
测结果 评价
结果 pH 6.5-8.5 8.4 0.7 6.96 0.10 6.95 0.10 总硬度432 0.96 挥发酚(mg/L) 0.002 mg/L 0.001 0.5 - - 0.002 1.00 氟化物(mg/L) 1.0 mg/L 0.28 0.28 0.42 0.42 1.09 1.09 铁(mg/L) 0.3 mg/L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