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板自密实混凝土制备与运输作业指导书概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06
新建铁路广州至兰州客运专线
CRTSⅢ型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作业准备 1
3.1人员准备 1
3.2工装设备 1
3.3材料、试验准备 1
3.4标准、制度、报批文件准备 1
3.5技术准备 1
4技术要求 2
5施工工艺流程 3
5.1设计配合比 3
5.2制备与运输 3
6施工要求 3
6.1确定配合比 3
6.2制备与运输 5
7劳动组织 6
8机具设备 6
9材料要求 7
9.1水泥 7
9.2矿物掺和料 7
9.3 细骨料 8
9.4 粗骨料 9
9.5 外加剂 9
9.6 拌合用水 10
10质量控制 11
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2
11.1 安全控制要点 12
11.2 环境保护控制要点 12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广州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ZXZQ06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制及运输施工。
2编制依据
2.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
2.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3《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检 查 项 目 性 能 要 求 1 坍落扩展度(mm) 630~680mm 2 扩展时间T500(s) 3~7 3 J环障碍高差BJ(mm) <18 4 泌水率 0 5 L型仪充填比 ≥0.9 6 含气量(%) 3~6 7 竖向膨胀率 0~1.0%
表2 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要求
序号 检 查 项 目 指 标 要 求 1 56d抗压强度(MPa) ≥40 2 56d抗折强度(MPa) ≥6.0 3 56d弹性模量(MPa) 3.0×104~3.8×104 4 56d电通量(C) ≤1000 5 56d抗盐冻性能(28次) 剥落量<1000g/m2 6 56d干燥收缩值(×10-6) ≤400 7 开裂敏感性,初始裂缝时间(h) ≥336 8 有害物质含量 氯离子含量 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0% 9 碱含量 不大于3.0kg/ m3 10 三氧化硫含量 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
5施工工艺流程
5.1设计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艺流程如图1。
图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艺流程图
5.2制备与运输
图2自密实混凝土制备与运输工艺流程图
6施工要求
6.1确定配合比
6.1.1施工准备
试验仪器、试验设备准备到位;混凝土搅拌站满足混凝土生产要求;自密实混凝土所需原材料完成进场验收;生产作业人员和试验、技术、管理人员已就位且已经过岗前培训。
6.1.2初始配合比设计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选定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80kg/m3;
②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③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浆体总量含量不宜大于0.40m3;
(2)自密实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应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0 % ,自密实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应不大于3.0kg / m3。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4)有抗冻要求时,应根据抗冻等级和设计要求来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
(5)当施工环境温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6.1.3自密实混凝土试配
(1)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并据此提出一个供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2)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上述6.1.3-(2)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
6.1.4调整、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与确定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执行,所确定的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
6.1.5灌筑与揭板试验
CRTSⅢ型轨道板正式上线铺设前,宜采用设计配合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