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汪义琴_图文.docx
PAGE
1-
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汪义琴_图文
一、信息化背景概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趋势,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尤为显著。据统计,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已达到4.2%,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我国为例,2019年全国建筑企业中,有超过90%的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管理工具,其中项目管理软件、协同办公系统、BIM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某大型建筑企业通过引入BIM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和协调,项目工期缩短了20%,成本降低了15%。
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还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2019年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高校毕业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具备信息化技能。此外,信息化还推动了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以建筑企业为例,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与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二、信息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
(1)信息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在项目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大幅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传统的项目管理往往依赖于纸质文件和人工传递信息,存在信息传递滞后、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信息化管理通过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关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使得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实时跟踪,有效避免了项目超期和超支现象。
(2)在施工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推动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企业可以建立虚拟的施工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这种技术使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虚拟环境中得以提前发现和解决,避免了现场施工中的风险和损失。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实现了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物联网技术,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等资源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据调查,采用BIM技术的项目平均可以缩短施工周期约15%,降低施工成本约10%。
(3)信息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企业运营和管理层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建筑企业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运营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通过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协作效率,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员工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相关报告显示,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其员工工作效率平均提升了30%,企业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了约15%。
三、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以适应新环境。首先,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云计算平台等,确保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此外,企业还需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数据安全。
(2)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是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项目管理软件,实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同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项目整体执行力。例如,某建筑企业通过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实时跟踪,显著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的另一重要策略。企业应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合作等方式,提升员工的IT技能。同时,积极引进具备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人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此外,企业还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BIM技术通过创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将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据统计,采用BIM技术的项目,其设计阶段可提前发现约80%的设计错误,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延误。例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BIM技术实现了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协同管理,项目工期缩短了30%,成本节约了15%。
(2)物联网(Io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