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2_secret.doc

发布:2017-03-30约7.74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编制 日期 2012年5月7日 初审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日 期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的: 明确砌筑工程的标准做法,提高砌筑实测质量、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从而提升客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编制说明 本标准做法要求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均按此做法执行。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工具准备 灰刀 锤 吊线锤 毛刷 卷尺 勾缝器 皮数杆 灰槽 扫把 原材料 ? ? A1(1):散装砌块。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天。采用干法砌筑工艺 A1(2):打包砌块。采用专用叉车装车、卸货,减少人工搬运造成的损坏。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天。推荐采用胶粘工艺 A2:砌筑砂浆拌制采用河砂(过筛级配中砂)。大面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 A3 :水泥避免受潮、结块,建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大面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 ? A4 : 每1.0kgCL干法施工Mb专用砂浆添加剂兑200kg清水,充分搅拌均匀成胶液,并用此胶液代替清水配制砌筑专用砂浆。重量配比为: 水泥:砂:水:添加剂=270:1350:250:1.3 砌块运输、堆放要求 A5:砌块从厂家运到工地后,集中堆放场地必须上盖下垫: 1、上盖:采用搭棚的方式,棚的外檐超出砌块外边至少1米,有效防雨; 2、下垫:方木+模板铺平台,平台高出周边至少10公分、并能有效排水。 A6:砌块场地内运输:必须专门制作方正实用的运输小车,以有效控制破损率。运砖车尺寸为:长1300mm×宽800mm×高500mm,最多每车运输12皮200 mm×200mm×600mm尺寸的加气块 A7(1):砌块运到楼层后,应轻拿轻放,如有破损必须运回集中加工堆放场 A7(2):砌块运到楼层后,采用1张模板与4条方木钉在一起,摆放砌块(平(900mm×1800mm,堆砖数量控制在4×3×4=48块) A8:设置破损砌块集中堆放场地,破损的砌块必须集中切割成小砖后方可使用,以有效控制上墙砌块的质量。 A9: 缺棱掉角:最大尺寸不得大于70mm,最小尺寸不得大于30mm。且一块砌块不能超过2处。 图纸深化 ? ? ?A10:绘制墙体定位控制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1:绘制砌筑排砖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1:绘制皮数杆图,须将反坎、拉结钢筋、腰梁、顶砖位置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2:绘制门窗洞口定位控制图,须将洞口左右、上下定位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3:绘制墙体水电定位控制图,须将电箱/电盒、水电管线的定位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4:建筑与结构图纸叠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主要目的是反映砌体墙与梁的位置关系、核对建筑与结构尺寸是否吻合。 集中加工 ? A15:砌块加工车间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顶棚设置两层防护),周边围板高度3.5m. A16:砌块加工车间周边必须设置砌块垃圾池,定期将废弃砌块的清理。不允许现场做回填土掩埋处理。 A17:砌块集中采用湿法切割。(防尘、防噪) A18:切割好的砌块按切割尺寸,堆放整齐。 A19:过梁分类集中预制。(过梁截面高度≥100mm,内配置钢筋规格≥Φ10mm,且不少于3根。按设计要求为准。) A20:根据砌筑图纸尺寸集中预制三角细石砼块。(一般分两种,一种尺寸为:边长为15mm等腰三角形;另一种尺寸为:边长为21.21mm等腰三角形) A21:外门窗洞口边预制细石砼块(200长×同砌块高×同墙宽) A22:空调孔预制块(预埋PVC管内径为65mm,空调洞口应保证大于3%的坡度。) A23:采用滚筒式搅拌机拌制砂浆。搅拌场外观设置参图片 A24: 配备称量设备(磅秤),适时校对。 A25:设置“傻瓜式”配合比牌,将重量换算成容器计量,便于现场操作 工作面准备 A26(1):砌筑双控制线 A26(2):管道井、烟道也须设置双控线。成品烟道和水电预留孔,在结构施工阶段,须放线定位 A27:门窗洞口放线定位:通过将控制线引到梁、墙、地面进行洞口定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