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发表日期:2007年5月10日 作者:洛社高级中学数学课题组 【编辑录入:aliu320106】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学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因为它有着丰厚的教学理论做基础。
1、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特别是在班额高居不下的今天,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虑和乏力。在探索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走了一段非常漫长和艰辛的路:分层布置作业的尝试、实施复式班式教学的探索、推行“走班制教学”的改革实验等等,最终都因为难以操作、评价和调控而宣告失败。学案教学恰好解答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2、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满堂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传统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它不仅抑制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抹杀了学生自主求知的天性和权利。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谴责它、批判它,但它一直象阴魂不散的幽灵时常游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后来“放羊式”教学又成为部分教师逃避“满堂灌”的另一种极端教学行为,教学上的大撒把,又使教学步入了无序和混乱。学案教学使“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到了及至。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
3、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学案教学使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了最大化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学案教学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参与具体学习的过程和给予了如何自学的方法;而知识和能力则是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深深痕迹,并演变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依赖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学生便真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后的甘甜和喜悦,最大可能的感悟到了书本中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