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教学参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教学参考(PAGE15 / NUMPAGES15)
备份设备、备份媒体、媒体集、备份集
1、备份设备
==》 是用来存储数据库、事务日志或文件和文件组备份的存储介质;
==》 可以是硬盘、磁带或命名管道;
==》 SQL Server使用物理设备名称或逻辑设备名称来标识备份设备;
==》 物理备份设备是操作系统用来标识备份设备的名称,如c:\backup\DBS.bak
==》 逻辑备份设备是用来标识物理备份设备的别名或公用名称;
==》 使用逻辑备份设备的优点是引用它比引用物理设备名称简单;
==》 举例
--创建备份设备
USE master
GO
sp_addumpdevice DISK, 设备1, c:\backup\F1.BAK
--查看备份设备
EXEC sp_helpdevice
--将数据库DBS备份到逻辑备份设备“设备1”
BACKUP DATABASE DBS TO 设备1
GO
--删除备份设备
--语法:sp_dropdevice 备份设备的逻辑名称, [delfile]
--如果指定DELFILE,则??示删除物理备份设备的磁盘文件
sp_dropdevice 设备1, DELFILE
2、备份媒体
==》 凡是用于存储信息的设备必须要有“媒体”。
==》 如果写日记用的“日记本”是设备,则日记本中的“白纸”就是媒体;同理,“光驱”是设备,“光碟”是媒体;“磁带机”是设备,“磁带”是媒体,等等。
==》 上述备份设备“设备1”的媒体就是文件F1.BAK所占用的“磁盘介质”,当然,F1.BAK的磁盘介质分配具体由OS管理,我们不必关心得太细。
3、媒体集
==》 有了备份设备(“设备1”),又有了媒体(“文件F1.BAK”的磁盘空间),我们就可以进行备份工作了;
==》 但如果某数据库很大,文件F1.BAK装不下(OS对文件大小有限制),解决办法是“增加设备”(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例如:我们继续创建“设备2、设备3”(分别对应文件“F2.BAK、F3.BAK”。进行备份时,我们将该数据库同时备向“设备1、设备2、设备3”。
==》 如此一来,数据被同时写入了“F1.BAK、F2.BAK、F3.BAK”,这三个文件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媒体集”。以后,如果想还原该数据库,则必须使用整个媒体集(即同时使用这三个文件)。
==》 包含一个或多个备份设备的集合的备份构成一个媒体集;
==》 媒体集是备份媒体(磁带或磁盘文件)的有序集合,它使用固定类型和数量的备份设备;
==》 媒体集是在备份操作过程中通过格式化备份媒体从而在备份媒体上创建的;
4、媒体家族
==》 上述的文件F1.BAK就是一个“媒体家族”(又称“媒体系列”)。分明是一个文件,为何称为“族(系列)”?当初,使用磁带机作备份设备,用磁带作媒体。备份时,一盒带写满了就取出,插入另一盒(即“换带”),直至完成。其间,这若干盒磁带的开头都被写入了“首部标识”,形成了有序相连的一“族”,所以,这几盒磁带就称为一个“媒体家族”,其中每盒磁带称为一个“媒体”(其“首部标识”称为“媒体首部”)。现在,我们用的是“文件设备”,其媒体就是一个文件。文件可以向OS申请空间,不存在“换带”的问题。它永远一个整体,不分成若干盒。但是,我们依然习惯性地称其为“一个媒体家族”。
==》 上述的“媒体集”包含有3个媒体家族;
5、备份集
==》 一个媒体集(由一个或多个文件构成)等于一个巨大的容器,能够装很多东西。打个比喻,你的日记本是一个媒体集,你每天写的一篇日记就是一个备份集(或称为“一次备份”)。
==》 可以向一个同一个媒体集中连续写入(称为“追加”)多个备份集,这近似于向同一个日记本一篇接一篇地写入日记。每一次备份操作,都产生一个备份集。每次备份时,写入媒体集中的内容称为一个“备份集”。成功的备份操作将向媒体集中添加一个“备份集”。
==》 向同一媒体集追加备份时,SQL server会分别为各个备份集编号(称为“备份号”)。我们还可以为每个备份集命名。
6、举例1
--将数据库AAA 和BBB 备份到同一个媒体集中
--每次备份时,写入媒体集中的内容称为一个备份集
BACKUP DATABASE AAA TO DISK = c:\backup\DBsBackup.bak
WITH NOFORMAT, NOINIT,
NAME = AAA-完整数据库备份 --备份集的名称
GO
-- 在现有媒体集中追加备份集
BACKUP DATABASE BBB TO DISK = c:\backup\DBsBackup.bak
WITH NOFORMAT, NOINIT,
NAME = BBB-完整数据库备份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