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原电池》导学案设计.doc

发布:2017-05-26约2.7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原电池》导学案的设计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均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新课改提出的主动、富于个性的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其中关键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运用新课改理念搞好教学设计已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焦点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导学案;设计 高中化学新课改标准中“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其旨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个体的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结合新课改的宗旨,本人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以下为我教学后并经反思对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的导学案设计,愿和大家分享、交流 【课 题】选修四 第四章 第1节 原电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 3.初步掌握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了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物理知识、氧化还原知识的学习和 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 【重 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 点】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71―P72,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书写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 自主学习(10分钟,结合教材,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及独立完成填空部分) 一、原电池 1.概念:原电池是利用_____原理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的装置 2.实验探究(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见课本图4-1,提供多套实验器材,学生分组亲自做实验) (1)现象:①有盐桥时电流计指针_____;锌片_____;铜片_____ ②去掉盐桥时________________ (2)原理分析 ①在盛有ZnSO4溶液的烧杯中,插入的锌片____电子,Zn被_____。锌片为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在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_____电子,被_____。铜片为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③盐桥 成分:_____饱和溶液;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 溶液;K+移向_____溶液 作用:a.使两个半电池溶液___________ b.使两溶液保持___________ (3)结论:导线中有_____通过,该装置为一个_____ 合作探究(20分钟,结合教材学生讨论完成,最终抽小组在黑板上书写展示答案,组间互评) 【思考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2】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有哪些方法? 【思考3】在化学学习中,原电池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思考4】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铁碳合金)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后可以看到液滴逐渐呈现红色,并慢慢形成褐色的锈斑(主要成分为Fe2O3)。这是为什么?试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写出有关电极反应式和相关方程式 【典型例题】(教师可针对有疑问的同学辅导) 【例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酸性减弱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例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过关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针对有疑问的同学辅导,最终对出错多的题集体评讲) 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材料是 A.镁 B.石墨 C.铝 D.铅 2.对教材中的锌铜原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3.由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H+的浓度变化情况为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