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实践还是存在一些冲突,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初中数学教学更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34
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探索,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教学理念,解决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
初中是学生求学生涯中很重要的阶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在所有科目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比较吃力的,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养成是很困难的。当然初中学生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教师一味的追求分数上的提高,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作为教师要时刻反思,跟随时代的脚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以教师为主体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就是“组织者”“决策者”“领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它的优势,比如教学进度是一致的,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统一的,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忽略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师课堂的提问很多是针对中上游的学生,这样是非常打击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很可能就会放弃学习数学,这对整个教学课堂是不利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一旦没有了教师的主导,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自学,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被压制,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对以后的学习有害而无益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也会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教师对这些教学方式的理解并不够深入,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没有作深入的分析,只是在套用这些教学方式。而且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比较单一,这就导致课堂氛围好像是活跃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三)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思维的培养
很多人都觉得深入学习数学没什么用处,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不是专门从事与数学有关的行业,就用不着那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很少用到解方程式、画几何图形这样的能力,但是数学思维对我们却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的开发对一个人的全面、深入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初中阶段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这时候数学知识比小学阶段抽象,比高中阶段更具象,是在逐渐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开始得到开发。但是初中数学教师却很容易忽略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这个问题,只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新课标的要求是在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主导者、控制者,要让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样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对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有帮助作用。每一节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课上鼓励学生讲课、讨论,针对某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和总结,对一些解题思路上的偏差,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自己的解题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和教师的解题思路存在哪些偏差,从而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多样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