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自治区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组织开展自治区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和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11〕189号)和《支撑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结合新疆基础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网络教研工作的意义
传统教研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如信息传达滞后,交流不充分,受众少,指导缺乏个别化等问题。教研方式的相对滞后,影响了教研指导的效果及引领作用的发挥。网络教研就是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起区域内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研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过程。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组织形式相比,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加强教研人员、教师之间教学交流与研讨,更好地促进教研人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加有效地引领教研员、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开放、丰富的教学资源系统。
二、明确网络教研工作目标
(一)构建与完善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整合教研信息服务与互动交流功能,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为各级教研部门、学校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二)完善自治区基础教育工作者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交流共享,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使其成为自治区教育资源的平台,教研人员、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研人员、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研人员之间、教师之间、教研人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助交流的环境,引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论坛。
(三)构建自治区基础教育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库。引进19个援疆省市的基础教育资源,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网络教研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制定网络教学资源上传制度、筛选入库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分享应用制度等多渠道筹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编织梳理,形成体系。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搭建高效实用的网络教研平台
(一)教研平台建设
构建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平台,依托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的硬件设施运行并连入国际互联网,全疆各级教研室以及学校网络教研网站建设过程中应向这个平台融入过渡,以实现教研交流信息互动统一。同时突出各自特点和个性化的服务特色,实现互通,逐步快速融为一体。自治区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平台的学科专业栏目及功能设计、技术支持、专项培训、网络维护等相关工作由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
(二)教研平台栏目
1.教研资源整合平台
(1) 学科教学资源库
通过平台中“学科主页”的栏目,为各个学科搭建了一个教研交流阵地、教师学习阵地、资源共享阵地,建立本地学科资源库。教研员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自由增设栏目、资源类别、更换主页风格,鼓励教师、教研人员上传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考试研究性资源,不断丰富本地资源库。
(2) 本地试题库
由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学科教研员负责,协同本学科核心组教师以及学校优秀师资,利用平台组题系统按照学科、学段、课程章节、知识点等信息上传优质试题资源;共建共享本地试题资源库,为实现网络测验打下基础。
(3) 专题资源库
各地教研员通过平台组织各项专题教学资源的征集、评比活动,在征集整合专题教学资源的同时,不断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员及核心组成员根据实际需要发布主题,设定要求,教师同时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作品情况,并对其进行评论。
2.网络教研活动平台
(1) 网络说课平台
利用平台提供的网络远程交流沟通的便利优势,教研员及学科核心组成员可以针对某一个专题进行研讨,比如:如何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对某一重难点课程如何讲授,进行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交流沟通。
(2) 集体备课平台
针对各地教研室,以同学科教研员及核心组教师为单位,编写教案范例,备课组成员之间参与备课修改并对优秀教案进行特别推荐,旨在指导学校教师日常备课,提供教学参考。
针对学校,在传统备课方式的基础上,应用网络集体备课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使同一学科同一学段教师默认为同一备课组共同完成教案的编写、修改,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教师培训平台
发挥各学科教研员和核心组成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兼顾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周期培训,也可以将重点放在教师日常教学能力的培训上。
4.在线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