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工艺流程与典型案例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炼钢培训讲义;目 录; 炼钢的主要任务是将铁水、废钢等炼成具有所要求化学成分的钢,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主要的任务概括为“四脱、两去、两调整”
“四脱”: 脱碳、脱硫、脱磷、脱氧;
“两去”: 去除有害气体、去除有害杂质;
“两调整”:调整钢液温度,调整合金料成分。
⑴ 脱碳并将其含量调整到一定的范围。钢中含碳量增加,则硬度、强度、脆性都将提高,而延展性能将下降;反之,含碳量减少,则硬度、强度下降,而延展性提高。所以,炼钢过程必须按钢种规格将碳氧化至一定范围。
⑵ 去除杂质,主要包括:
① 脱磷、脱硫: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P、S均为有害杂质,P可引起钢的冷脆,而S则引起钢的热脆,因此,要求在炼钢过程中尽量除之。; ② 脱氧:由于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向熔池中输入大量的氧以氧化杂质,致使钢液中溶入一定量的氧,它将大大影响钢的质量。因此,需降低钢中的含氧量。一般是向钢液中加入比铁有更大亲氧力的元素来完成(如Al、Si、Mn等合金)。
③ 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复杂化合物。在转炉冶炼中,主要靠碳—氧反应时产生CO气泡的逸出,引起熔池沸腾来降低钢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⑶ 调整钢液成份和温度。
为保证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除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降低杂质含量外,还应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使其含量达到钢种规格范围;为保证钢液能顺利浇铸,根据冶炼过程的要求不断将钢液温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⑷ 将钢液浇铸成质量合格的钢坯。
通过连铸,将钢液浇铸成各种不同断面、不同尺寸的质量合格的钢坯。
炼钢过程通过供氧、造渣、加合金、升温、搅拌等手段完成炼钢基本任务;脱碳;1.2炼钢反应的原理;项 目;1.4 炼钢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流程图;工艺流程图;第二章 氧气转炉主要任务;2.1氧气转炉主要设备;2.1 氧气转炉炉体结构(主体结构); 炉底结构有两种类型,即固定式
炉底和可拆卸式活底。炉壳要具有足
够的强度和刚度,一般采用低合金钢
容器钢板制作 。
托圈、耳轴是用以支撑炉体和传
递动力矩的机构。转炉和托圈的全部
载荷都通过耳轴经轴承座传递给地基
炉底结构有两种类型,即固定式炉底
和可拆卸式活底。
; ; ;2.4氧气转炉的辅助设备;2.4氧气转炉的辅助设备;2.5氧气转炉的气体;2.5氧气转炉的气体;2.6氧气转炉附属设备;2.6氧气转炉附属设备;2.7氧气转炉的主要原料;2.7氧气转炉的主要原料(铁水);2.7氧气转炉的金属料(废钢);2.7氧气转炉的合金料(散装料);2.7氧气转炉的非金属料(散装料);2.8氧气转炉的非金属料(散装料);2.8氧气转炉的工艺过程;2.8氧气转炉的工艺过程;2.8氧气转炉的工艺过程;2.8氧气转炉的工艺;2.8氧气转炉的工艺;2.8氧气转炉的工艺;2.8氧气转炉的工艺;2.8氧气转炉的工艺;采用的基本手段;第三章炼钢炉外精炼;钢包精炼炉(LF);真空吹氧脱碳;; 1、转炉冶炼的钢水经过脱氧合金化和温度、成分的调整,调运到连铸平台,钢液由钢包注入中间包内,中间包暂时储存钢液,再浇注到结晶器内,钢液在结晶器内迅速冷却,形成外表为凝固坯壳内部未凝固的钢水的铸坯,随着拉辊缓慢地将带液心的铸坯从结晶器拉出,中间包内的钢水也连续地注入结晶器内,带液芯的铸坯在二次冷却区接受喷水的强制冷却,当拉到规定位置时,铸坯内部完却凝固,然后将铸坯切割成规定的尺寸,由出坯装置送到热轧厂进行轧制。
2、连铸机流程图;提高金属的收得率;4.2炼钢连铸的设备和设施;4.2炼钢连铸的设备和设施;4.2炼钢连铸的设备(弧形连铸机);4.2炼钢连铸的设备(钢包旋转台);4.2炼钢连铸的设备(扇形段);4.2炼钢连铸的设备(结晶器);4.2炼钢连铸的设备(二次冷却系统); 作用是拉坯并将铸坯矫直。浇注前,拉坯矫直机还要把引锭送到结晶器内。浇注开始后铸坯拉至切割机处时,再把引锭杆脱掉。;4.2炼钢连铸的设备切坯装置)火切机; 引锭装置由引锭头和引锭杆两部分组成。常用的引锭头主要有燕尾槽式和钩头式两种 。;4.2炼钢连铸的设备弧形连铸机的生产流程;4.2炼钢连铸的设备连铸机的生产流程; 喷溅是转炉吹炼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通常人们把随炉气携走、从炉口滋出或喷出炉渣与金属的现象称为喷溅。喷溅的产生,造成大量的金属和热量损失,引起对炉衬的冲刷加剧,可造成粘枪、烧枪、炉口和烟罩粘渣,增大清渣处理的劳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