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认识与对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景深认识与对焦、快门运用 主讲:老吴 28mm 35mm 70mm 135mm 200mm 300mm 400mm F4 景深和焦点的概念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 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光路分析景深 拍摄距离越近,前后虚化效果越明显。 镜头焦距的越长景深越小。 焦点位置不一样,清晰的范围也不一样,下面两张图,都是使用3.5光圈,一张对焦在近处,一张对焦在远处: 景深的艺术魅力 自动对焦 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 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 多点对焦 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这样,用户可拍摄不同效果的图片。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 自动对焦区域模式 自动对焦区域模式,可决定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如何选择对焦区域。 连续自动对焦 单区域自动对焦 最近被摄物优先动态区域自动对焦 数码相机对焦技巧 连续自动对焦优先 自动选择对焦点,速度快,相机自己揣测拍摄者的意图,但很难根据拍摄意图正确选择对焦点,主体较大比较适合。 单点自动对焦:一般是将焦点对到画面的中间位置。因此最重要的是先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的正中间位置,这是对焦的第一步。 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中央以后,不要全部按下快门,而是要仅仅按下去一半,即可锁定焦点。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等焦点对准以后,再从容地按动快门。 聚焦锁定 在许多自动聚焦数码相机中,显示屏中央都有一个AF区域。如果AF区域外(如画面的左边或者右边)有两个不站在一起的人,这样自动对焦就会失灵,拍摄到的影像就会模糊。而且,如果被摄体在画面的边角,也不能清晰对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用AF功能,首先,在半按下快门按钮的同时,使焦点聚焦在AF区域内的物体上,这时就锁定了被聚焦的位置。然后,一直保持半按住快门按钮,重新构图,然后就可以释放快门拍到清晰画面。 如果主体不在画面中间,可以将相机先对准主体。然后先将快门按下去一半,在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下再将相机轻微移动,重新构图即可拍摄清晰照片。 单点自动对焦在相机没有对焦清楚无法 释放快门,从而保证能够拍摄出焦点清晰的照片。 单点自动对焦适合拍摄相对静止的被摄体。 该方式是最为常用的对焦方法。 手动选择对焦点:拍摄时可以根据主体位置选择对焦点,十分方便和准确,从而避免移动相机重新构图所带来的焦点偏移想象。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或连续伺服自动对焦AF-C 适合拍摄运动主体的影像,若被摄体在移动,相机会追踪被摄体直至完成对焦。 不过拍摄运动主体对镜头的要求相对严格,配合上超
显示全部